從“買全球賣全球”到筑起石材文化高地
專注石材廢料的循環再利用,鵬翔實業今年將推動再生石打入家居品行業,在再生石、水磨石板材等原材料中加入設計巧思,就變成了好看的家居工藝品。
據泉州網報道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是一場嚴峻考驗。在剛剛出爐的泉州市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中,經初步核算,全市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三次產業均實現正增長。在這背后,是泉州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的不懈努力。
對于“買全球賣全球”、連續多年占據行業領軍地位的泉州石材產業而言,疫情是考驗,更是破局變革的機遇。人們在積極推進復工復產的同時,不斷思考著新問題:石材產業的“下一站”還能往哪里去?
近日,記者隨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石博天下”主題采訪活動,深入泉州南安,在這里,黨委政府與企業合力共為,給出自己的答案——下一站,為石材產業筑起文化高地。
高附加值 征服地標性建筑
南安擁有石材陶瓷企業1300多家,各類從業人員近10萬人,石材貿易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出口石材量分別占全國的60%和55%,是全球最大的石材設計、生產、交易中心。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1—9月,南安石材產業仍保持正增長,石材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值527.6億元,同比增長11.5%。在近日召開的第21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博會暨石設計周發布會上,南安喊出了“石博天下,你我同行”的口號,“石博會”將更加強調與設計力量的緊密合作。實際上,近年來,不光是“石博會”重視設計創意,南安石材企業也主動參加廣州設計周等設計類展會,聚焦設計賦能,增加石材附加價值,為石材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在南安水頭的英良印象五號文創園內,五號倉庫旗艦展示廳和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猶如“萬花筒”,共同展示石材的“前世今生”。
五號倉庫旗艦展示廳是南安最大的線下IP流量展廳,這里不光展陳高端石材資源,展示新潮的石材工藝、設計理念,甚至呈現與石材有關的現代生活方式。展廳每年接待人流量達15萬人。“我們為了展示歐式建筑外掛石材的標準規范,專門請法國設計師操刀規劃這一展區。”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指著展廳一角告訴記者,過去,要到意大利才能完成的高檔石材設計、復雜鑲嵌加工,以及引領新風的石裝飾品生產等,現在英良就能做。
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里有隕石、巖礦化石、恐龍化石、現代石材的完整石材脈絡,為參觀者講述石歷史、石文化,以及博物館團隊最新的化石研究成果。劉良希望,今后參觀者離開時,還能帶走他們開發的文創產品,“石材產業轉型是必由之路,我們正從品牌升級走向文化升級,石材需要一直有新故事,唯有筑起文化高地,才能走得更遠。”
近年來,扎根工程建設領域的華輝石業與知名地產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北京的亞洲金融大廈、卡塔爾的萬豪酒店等國內外地標建筑的石材供應商,一系列操作引人注目。企業深知,引進先進設備,招引資深石材設計師,提升工藝水平,才能得到高端市場認可。企業總經理王煒煊說,尋找終端合作商,注重設計研發,布局全產業鏈,這是華輝對石材產業轉型升級“下一站”命題給出的答案。
技術力量覆蓋再生石生產全過程
循環經濟激發企業的創新精神,層出不窮的再生材料,悄然改變著南安石材產業的發展思路。
過去,石材加工剩下的邊角料、石粉等廢渣,是令人頭疼的垃圾。現在,石材廢渣卻是值錢的“循環經濟建材”,能制作再生大理石、石英石、水磨石板材,甚至能生產好看的家居生活物品。
在南安公示的2019年度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相關優惠政策擬補助企業名單上,有16家上榜企業,其中,8家企業擬獲得石粉碎石綜合利用補助,補助金共計345萬元。
鵬翔實業唱的就是變廢為寶的“生意經”。企業總經理王達欣說,用石材廢棄碎料、碎玻璃,以及貝殼等天然骨料,與膠水經過一定比例的混合、壓制,這樣生產出來的再生石,已然遠銷海外。經過多年研發,企業現已成長為全省最大的再生石生產商,實現年產能850萬平方米高質量大板,全年可綜合利用廢碎石粉200萬噸。
疫情倒逼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鵬翔今年的重點,是推動再生石打入家居工藝品行業。王達欣指著家居展廳中再生石做的果盤、茶盤及水磨石板材做的紙巾盒、筆筒等告訴記者,循環經濟讓石材設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借勢循環經濟東風,企業的轉型之路越走越寬。鵬翔再生石科技產業園擬建設20條再生石、大理石生產線,項目投產后,預計年加工再生石500萬平方米以上。
南安成熟的機械裝備產業,讓石材產業轉型升級更顯底氣。
在群峰機械,全自動砌塊生產線、建筑垃圾破碎機、仿石成型機等生產設備,已廣泛應用于建筑垃圾、石材廢渣再利用領域。瞅準建筑垃圾、石材廢料循環利用的廣闊市場,企業甚至準備參與投建建筑垃圾回收廠。“揀選、破碎、磁選、篩分等廢料循環再利用環節,我們生產的機械基本能覆蓋!”群峰機械總經理助理張建海表示。
政策引導助力產業發展“不減速”
疫情是考驗更暗藏機遇。石材產業唯有破局變革,才能真正適應新常態。無論是設計賦能、布局全產業鏈,還是借勢循環經濟的東風,南安石材產業發展“不減速”,背后有黨委政府的循循善誘、全力支持。
近年來,南安著力發展產業聯盟,構建石材產業生態圈,建設石材展示運營中心,將集聚不少石材企業總部和營銷中心,推動產銷分離、資源優化配置。目前,展示運營中心已入駐企業72家。在“泛家居”線下體驗館建設中,富有石材特色的英良館、成功館運營順利。
大力發展展會經濟,成功舉辦20屆“石博會”。去年參展人數突破10.8萬人次,簽訂購銷合同2080個,貿易總額達127.37億元。今年,石博會更是引入“大師+作品+交流”的模式,探索石材與設計共鏈。
依托政策性和市場化“過橋基金”,南安黨委政府幫助企業有效對接融資需求。以2019年為例,累計幫助240多家石材企業轉續貸近26億元。
為加快石材機械產業發展,今年,南安還啟動石材機械輔料展貿城項目,擬引進石材機械輔料企業500家以上,為國內外石材、礦山企業提供機械、工具、輔料等整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