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油氣對外依存度逐年快速攀升,油氣供應給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
合理有效利用國外油氣資源,緩解國內能源需求壓力,成為中國石油公司和有志參與國際油氣合作的各類企業的時代責任與義務。
“走出去”利用國外油氣資源需要把握幾個關鍵問題:全球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如何?全球油氣勘探開發發展動向如何?國外同行們都在干什么?
回答這些關鍵問題,需要從國家油氣戰略出發,以中國人的視角和方法論分析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歷程,把握其脈絡,進而預測和研判其未來發展趨勢和方向。
基于這種迫切需求,9月22日上午,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正式發布了《全球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及油公司動態(2020年)》,總結了全球油氣勘探活動與發現、全球油氣新建產能和產量動態變化,預測全球油氣勘探開發的未來發展方向和重點,關注國內外油公司投資動態與發展戰略,形成了對全球各類石油公司發展戰略和合作方向的判斷,提出了對中國石油公司的啟示與建議。
2019年:態勢積極
縱觀2019年,全球油氣行業保持了較為積極的態勢。
油氣勘探投資在2016年基礎上穩步回升,達到438億美元。油氣勘探發現也展現出2016年以來的新高峰,新發現常規油氣田269個,新增油氣可采儲量20.9億噸油當量,勘探成效創近四年以來新高,基本走出了上一輪低油價勘探新發現低迷的陰影。
全球油氣開發在油價回暖中保持了穩中有升的態勢。截至2019年底,全球油氣經濟剩余可采儲量2269.37億噸油當量,技術剩余可采儲量4433.16億噸油當量。全球油氣年產量79.76億噸油當量。美國非常規油氣和巴西等重點海域油氣產量持續增長,陸上常規仍以中東、中亞—俄羅斯和非洲為主,全球油氣開發顯現了較為積極的態勢。
全球油氣開發總體呈現如下發展形勢:產量持續保持增長,非常規油增長勢頭放緩,海域油氣產量持續增長,儲采比保持高水平,上游投資持續低位,地緣政治影響油氣正常生產。
國內外油氣行業出現重大變化,美國頁巖油氣、南美深水油氣等非OPEC供應快速增長,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為核心的OPEC+減產協議談判進程曲折反復,石油價格震蕩下行,石油公司業績出現下滑。
國際石油公司產量保持增長趨勢,但剩余可采儲量出現2016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七大國際石油公司緊縮上游支出,經營效益逐步下滑。國家石油公司持續鞏固一體化優勢,獨立石油公司做大做強核心資產。
2020年:遭受重創
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油氣供需失衡雙重打擊,國際油價暴跌。石油公司均不同程度削減勘探投資,油氣勘探行業再次遭受重創,油氣勘探更加審慎。
但長期來看,全球待發現油氣資源依然豐富,未來世界經濟將重返緩慢上升的發展軌道,全球油氣勘探行業仍需保持信心和戰略定力。
雖然OPEC+組織了史上最大范圍的限產聯盟,但是仍呈現全球性油氣“供大于求”,美國非常規油氣公司大面積破產,海域油氣田(特別是海域天然氣田)產能建設紛紛推遲,全球油氣開發行業再次遭受重創。
石油公司不得不重拾生存之策,以平衡短期生存壓力與長期發展潛力。2020年國際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預計將降至130億美元左右,較2019年跌幅約41%。大量高成本項目的最終投資決策被迫推遲。初步預計,2020年全年大型項目最終投資決策數量不超過10個。
啟示與建議
全球油氣勘探開發發展形勢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
勘探方面,國際石油公司和資源國積極布局天然氣領域,天然氣新發現增長迅猛;油氣大發現主要集中在海域,被動陸緣盆地新領域拓展持續取得突破;只有提前布局前沿勘探領域,才能引領世界油氣勘探潮流;緊盯全球熱點領域,快速跟進是大油公司勘探成功的捷徑。
預計長期全球油氣勘探將逐步恢復積極態勢,其中圭亞那、加勒比海、南大西洋南段和東地中海等地區和領域值得密切關注。
開發方面,從全球油氣開發的形勢來看,油氣仍是未來主要一次消費能源,低成本開發是應對國際油價波動的關鍵,技術創新是實現效益開發的抓手。天然氣業務發展應采取全產業鏈協同、低成本發展、技術商務一體化、資產優化組合的策略。
油公司動態方面,國際石油公司積極調整經營行為與發展策略,持續削減勘探開發支出和推遲投資決策,積極靈活多措并舉緩解低油價生存壓力,石油公司資產交易數量下降,注重聚焦核心資產,深水及天然氣仍是石油公司增儲上產的重要領域,“零碳/減碳”承諾下新能源業務發展持續升溫,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
建議中國石油公司通過降本增效推進低成本發展道路,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供給安全,在低油價窗口期優化海外資產結構,多措并舉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以技術創新推進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構建“天然氣+新能源”發展模式,建立更加適應行業市場變化的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