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外貿司一級巡視員江帆坦言,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外貿企業可能將遇到外需不振、訂單減少等問題。
受歐美等地疫情蔓延的影響,我國的外貿出口企業以及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城市受到較大影響。這其中,“世界工廠”東莞廣受關注。
東莞有企業接受全體員工辭職
3月23日,一張“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的公告(下稱“公告”)在網上流傳。公告稱,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歐美地區尤為嚴重,因最大客戶美國寶利“FOSSIL”取消訂單,公司面臨隨時關停的風險,不得不宣告放假三個月,同時接受全體員工辭職,急辭即走不扣除代通知金。
“我們都收到了這份通知。” 精度表業的多位資深老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確認了公告的存在。其中一位工作了十多年的員工告訴記者,公告提到的“代通知金”,是指按照公司規定,從提出辭職到正式出廠需要滿一個月才能離職,如果即辭即走需要扣半個月工資,現在公告的內容意味著這半個月的工資不會扣了。
而對于公告中所提到的“放假安排”,該員工表示,目前工廠運轉正常,但員工大多在焦灼地等待下一步通知。
精度表業所在的東莞長安鎮政府的一位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精度表業的消息傳出后,當地政府就對這個事情進行了核實,也去了精度表業工廠,看到他們的生產線在正常運作。目前該公司老板人在香港。據了解,該公司并非要全員裁工,而是針對一些計件工人。因為訂單減少,收入也會減少。這個企業有200多個工人,具體受影響人數不好說。
與此同時,近年來精度表業本身的經營情況也難言樂觀。一位精度表業的資深員工也告訴記者,精度表業在2016年左右的高峰期時約有700名員工,而現在僅剩不到300人。數年間,多名員工被“勸退”,補償金也難以全數撥付。
一位精度表業的車間生產干部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6年左右,僅精度的表殼月產量就有17萬左右,但是2019年末下降到了8萬左右,同時企業也在大量裁工。只不過,這次疫情加速了企業的經營危機。這次宣布停止下單的寶利是公司的重要客戶,平均占到公司訂單的70%~80%,對公司的打擊確實很大。“我現在就是希望得到完整的補償。”
企業擔心沖擊遠大于2008年
對很多外貿企業來說,今年前2個月,受國內疫情影響,企業延期復工、延遲交貨,受到了疫情的第一波沖擊。現如今,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全面展開后,企業也開始加班加點生產,但歐美疫情開始蔓延,外貿出口企業的訂單或取消或延遲,疫情的二次沖擊來臨。
福建泉州一家小家具出口生產企業的外貿出口部門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美國和希臘的客戶都通知說:受疫情影響,要求公司延遲交貨。這些訂單暫時不會取消,因為有定金,定金大概占貨款的20%~30%。至于具體延遲多長時間,還不能確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目前,該公司的歐美訂單已基本上暫停,雖然還有中東和俄羅斯的訂單可以做,但是占比比較少,所以只能讓一些工人先放假,看以后情況再說。“現在是外貿寒冬,已經嚴重到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了。”該負責人說,這次公司出口受到的沖擊要遠大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
作為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出海的企業,廈門谷道集團(外貿牛)創始人兼董事長肖碧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疫情對外貿出口企業的沖擊非常大,主要是歐美疫情非常嚴峻,“現在不是你的東西做得不好,或者說你不夠努力,而是人家現在都沒有這個需求。除了醫療物資、日用品等產品以外,你的衣服再便宜,人家也不買。另外很多物流也停了,沒辦法配送。”
他說,這次疫情沖擊會非常大,如果按現在這個勢頭發展下去,很可能會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現在很多出口企業很無助、迷茫,他們不知道接下來怎么辦。”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肖鷂飛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疫情對外貿需求的沖擊很有可能會大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
他說,2008年是流動性出問題,通過化解流動性危機來解決,但這次疫情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問題,歐美現在跟國內此前疫情暴發的情況相似,經濟活動基本停擺,大家不消費了,這個對外貿出口的沖擊非常大。接下來如果疫情進一步擴散到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那么沖擊將會加劇。
3月19日,商務部召開網上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外貿司一級巡視員江帆坦言,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現蔓延之勢,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診病例,一些國家生產、消費等領域受到沖擊,貿易活動減少,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外貿企業可能將遇到外需不振、訂單減少等問題。
廣交會是中國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的美譽。3月23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馬樺在會上表示,考慮目前全球疫情發展態勢,特別是境外疫情輸入風險較高,第127屆春季廣交會確定不會在4月15日如期舉辦。接下來,廣東會綜合評估疫情形勢,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我們的客戶半個月前就跟我們說不會來廣交會了,我們當時也確定不會參加了。”上述小家具出口企業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對不同行業、不同出口企業來說,面臨的情況和沖擊不盡相同,企業各自的應對方式也各不相同。
衛浴產品出口企業、廣東渼潔集團總裁羅小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該公司已有部分訂單被客戶要求延遲交貨,這個比例占20%左右,延遲一個月左右。因此公司的生產進度也會隨之放緩。但由于之前公司訂單很多,2月受國內疫情影響延遲了很多貨,因此現在剛好可以慢慢做,不用特別趕了。
ASM中國制造中心行政總監、先進半導體材料(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國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目前的訂單一半是在中國大陸,一半在歐美。即使中國大陸的這部分客戶,他們到時候生產的產品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出口,也就是下游的下游產品也是出口的,這樣很可能會帶來“骨牌效應”。
他說,公司目前雖然沒有聽說有訂單被取消,但預計再往后會有影響。公司在兩個星期之前就判斷了疫情變化對企業訂單的影響,因此現在正在加快生產交貨。“因為很多客戶如果沒有交貨,就隨時可能取消訂單,所以需要盡快把貨交到客戶那里。目前我們只能跟時間賽跑,盡快出貨交貨。”
“今年的形勢非常不樂觀,一定要做好很艱難的準備。”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