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西部石油產區的經濟正在持續低迷,以至于很多石油公司為了生存,不得不花費巨額成本將采油業務遷到美國。在2014年油價暴跌之前,加拿大石油產區約有900座鉆機, 而現在還剩約550座,其中也就有一半可開足馬力。
薩塔杜鉆井公司(Citadel Drilling)目前就正在拆除在埃德蒙頓南部的鉆井設備。對該公司的管理團隊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它本來是加拿大公司,雇傭加拿大工人,也非常熟悉加拿大的石油工業。
該公司兩年前開始向美國德克薩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東南部遷移。現在已將其全部六臺鉆機安裝在那里,有100多名加拿大工人到那工作。
Citadel Drilling首席執行官Dan Hoffarth
公司的高管們當時作出遷移的決定很難。盡管事后他們覺得決定是對的。首席執行官丹·霍法斯(Dan Hoffarth)表示,當時作出南遷的決定是非常困難的。
他解釋為什么說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拆除一臺鉆機并將其運到美國南部需要耗資約100萬美元,設備和所有配件要裝滿57輛拖掛卡車。其次因為匯率,公司在美國的運營成本要高出約30%。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決定南遷。
他說:“如果公司繼續在加拿大,將無法生存下去,不會堅持到今天。因為這里沒有足夠的條件支持公司的運營”。
該公司在埃德蒙頓以南的尼斯庫(Nisku)仍設有商店和設備堆場。但計劃是全部遷走,只把公司總部留在卡爾加里。
向南搬遷潮
加拿大石油價格的暴跌始于五年前,因為生產的原油運不出去,只能低價促銷,最低時還不及國際市場價格的一半。雖然后來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價格開始出現回升跡象,但由于缺乏運送原油的管道,仍然無法產生利潤。
阿爾伯塔省政府出臺了限制石油產量以提振價格,以及降低儲油量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價格的一些回升,但也產生了嚴重的后果,包括鉆井活動的減少。
在北美石油業界,投資者更愿意將錢投到美國,因為那里的管道容量更大,獲得開采的許可證也更容易。越來越多的加拿大鉆井和相關的服務公司將目光投向德克薩斯州,也有一小部分公司到美國的其他州以求生存。
曾任加拿大油田鉆井承包商協會主席的Mark Salkeld
馬克·薩爾科爾德(Mark Salkeld)在加拿大和國際石油行業工作超過35年, 也曾任加拿大油田鉆井承包商協會主席。他說:“加拿大有很多石油公司正在向美國轉移, 因為在加拿大他們沒有回報,他們必須想辦法生存”。
他說,薩塔杜鉆井公司的故事只是數百個故事中的一個。他所在的鉆探設備租賃公司CLEANTEK,也已轉移到美國。
談到為什么要搬遷到美國時,他說:“那里有生存的機會。如果您想繼續做生意,那是明智的選擇”。因為鉆機的機組人員可以在美國南部全年工作,而監管環境的負擔也減輕了。
遷走的都是最先進的設備
加拿大油田鉆井承包商協會主席薩爾科爾德還提到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離開加拿大的公司擁有最先進的鉆井設備。
薩塔杜鉆井公司是一家規模相對較小,只擁有六座鉆井平臺的公司。但是,其鉆機被認為是業內技術最先進的。
另一家精密鉆井公司則是加拿大最大的鉆探公司,現在在加拿大的鉆機只有不到50臺,而在美國則有65臺。
薩爾科爾德說:“那些先進的鉆機不見了。我們也很難指望它們會回來。”
他說,現代鉆機的成本可能超過2500萬加元,這需要用采油的回報來支付。而加拿大西部的財務回報不足以回籠購買鉆機的成本。
薩塔杜鉆井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霍夫斯說,隨著最好的設備離開該國,加拿大的油田的生產效率可能會降低,因為“現在仍在使用老式的第二代或第三代鉆機,它鉆井需要更長的時間”。
薩爾科爾德說,他知道目前阿爾伯塔省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以留住石油公司,包括大幅降低公司稅。但即使鋪設了新的輸油管,創造了一切應有的條件,設備和工人也需要幾年才能返回。
但他仍然樂觀地認為,有一天加拿大西部的石油工業將會重新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