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三季報收官,3722家公司(包括A股和B股)交出了今年前三季度“成績單”。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3722家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5.90萬億元,同比增長8.65%,實現凈利潤3.19萬億元,同比增長6.69%。其中,3272家上市公司實現盈利,占上市公司總數的88%。
另據記者統計,今年前三季度A股公司分紅金額和研發投入均有提升。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計分紅1.21萬億元,同比增6.14%,合計投入研發費用4684.94億元,較去年同期提升25.06%。
業績分化明顯
具體來看,3706家A股上市公司中,2402家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占比為64.81%,2022家凈利潤同比增長(剔除94家業績減虧的公司),占比為54.56%。
從細分行業來看,申萬一級28個行業中,18個行業公司前三季度合計凈利潤實現增長,其中非銀金融和農林牧漁板塊業績增幅最高,凈利潤分別為1999.73億元、152.1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3.55%、70.19%,增幅均超過70%。另外,國防軍工和計算機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過20%,分別為27.16%、25.67%。而鋼鐵、傳媒行業盈利下降超過40%。
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根據三季報,上市公司業績整體呈現出分化的局面,以券商、保險為代表的非銀金融以及農林牧漁板塊,盈利增長的特別好,因為這些行業處于拐點的機會,行業業績大爆發,另外TMT和消費行業盈利增長也非常穩定。“目前來看,這些業績增長好的板塊,確實都是之前股價表現比較好的,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歡迎,預計年報情況應該和三季報差不多,還是這些行業業績增長好。”
“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的關鍵詞就是‘分化’。不同行業之間業績分化明顯,同一個行業中的不同公司之間業績分化也很明顯。在經濟下行階段,管理精細、競爭格局良好、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不斷侵蝕其他公司的市場份額”,承珞資本合伙人徐泯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非銀金融板塊中,險企凈利潤增長,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今年投資業績大幅提高,券商業績暴增除了市場交易活躍度提高以外,最主要的是政策倡導直接融資和科創板的開板。”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1日,今年以來,食品飲料(申萬一級,下同)指數漲幅最高,為71.15%,其次是農林牧漁指數、電子指數和家用電器指數,年內分別上漲56.77%、53.59%和52.9%,業績最好的非銀金融板塊,其指數在年內也有39.66%的漲幅。年內僅鋼鐵指數和建筑裝飾指數下跌,跌幅分別為8.28%和4.66%。
前三季分紅1.21萬億元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進行分紅的基礎是業績穩定和現金流充裕。持續穩定的現金分紅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較強,經營業績穩定和現金流較為充裕,一般高分紅的績優個股能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超額回報。
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前三季度,2607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了分紅,占比為70.35%,合計分紅金額為1.2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4%,超過2018年全年分紅,去年A股公司累計分紅金額為1.15萬億元。
具體來看,有20家公司前三季度分紅金額超百億元,剔除銀行股和兩桶油,中國平安分紅金額最高,為337.75億元。此外,貴州茅臺、中國神華和長江電力前三季度分紅金額分別為182.64億元、175.03億元和149.6億元。
從行業上來看,分紅金額最高的是銀行,合計分紅4212.58億元,其次是化工、非銀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分紅金額分別為837.27億元、799.96億元和670.29億元。
徐泯穗對記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分紅依然集中在金融、地產、消費、采掘等傳統行業,這些行業中優質龍頭公司盈利能力強,行業格局穩定,需要再投入的擴張動力較小,分紅率比較高。另外,這也和監管機構近幾年不斷鼓勵上市公司分紅有關。
“今年上市公司分紅有所提升是個好現象,分紅是回饋投資者的一個重要方式,分紅提升可以提升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看法,也體現了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感。”楊德龍表示。
前三季研發投入同比增25%
從廣義上來說,研發也是一種投資行為,加大研發投入不僅是上市公司進行創新的基本保障,同時也是其鞏固行業地位的重要支撐。
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3176家A股上市公司合計投入研發費用4684.94億元,較去年同期提升25.06%,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31%,較去年提升0.16個百分點。其中64家公司研發費用超過10億元,中國鐵建、中國石油和中國中鐵研發費用超過百億元,分別為115.06億元、105.41億元和104.7億元。
剔除營業收入大幅下降的公司之后,研發投入營收占比較高的基本都是計算機和通信行業。3家公司研發投入營收占比超過40%,位居前列。四維圖新、*ST信威和恒生電子的研發投入營收占比分別為46.29%、45.98%和45.41%
從研發投入金額來看,建筑裝飾、電子、汽車、計算機等行業研發投入較高,從增幅上來看,房地產、鋼鐵和商業貿易行業的研發投入增長較高,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49%、65.37%和57.05%。
今年7月份,科創板開閘,截至11月2日,共有41家公司登陸科創板。從三季報數據看,科創板企業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41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計研發投入41.61億元,較去年同期提升25.48%。
41家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6.01%,較A股平均水平高出4.7個百分點。其中14家研發投入營收占比超過15%。虹軟科技、寶蘭德、山石網科和微芯生物的研發投入營收占比超過30%,分別為34.6%、32.91%、32.78%和31.02%。
楊德龍認為,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大幅提升,一方面說明企業普遍重視技術研發,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說明企業收入增速出現一定下降,這也提高了企業研發投入營收占比。
“總體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必須通過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來爭奪市場。研發投入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徐泯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