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物理學家們與新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德國和韓國的科學家們合作,發現了在波皮蓋阿斯特拉布梅斯卡諾埃礦床開采鉆石的新納米力學性質。通過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方法,證明了這種礦物比“理想”試樣具有更強的全面抗壓能力。Popigai隕石坑的鉆石被用作激光系統的光學材料。
因此物理學家的任務是將性質與現有的類似物進行比較,Popigai隕石坑是位于西伯利亞Popigai河流域的一個隕石坑。直徑約為100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大火山口,Popigai astro形成于大約3500萬年前,當時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巖石山脊。發現僅斯卡諾礦床含有的鉆石就超過了世界上所有金伯利巖礦床。現在,這些鉆石被用作激光系統中的光學材料。
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科學家們研究了獨特沖擊鉆石的結構和力學性能,即鉆石是在隕石撞擊后開始的地質過程中形成。物理學家研究了含有六方和立方相的雙相金剛石(該相表示金剛石的化學元素(碳原子)是如構成)。采用高壓x射線衍射法(25 GPa)研究了Popigai沖擊品的結構和力學性能。在實驗研究中,科學家們首次獲得了六方金剛石相的體積模量(一種物質抵抗全方位壓縮的能力)。
TSU物理系光物理和光化學分子實驗室的主要成員帕維爾·阿夫拉莫夫說:在TSU用電子密度泛函法進行的理論計算顯示,Popigai金剛石體積模量比理想的立方和六方金剛石要高。這些結果擴大了在量子物理、光學、激光技術和空間研究等科學實驗中發現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