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記者從2019世界制造業大會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大會期間制造業領域外企簽約項目達89個、投資額391億元。其中先進制造業項目40個、投資額118億元;智能終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型顯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25個,投資額79億元。9月18日,在南京金洽會重大項目集中簽約中,外資項目簽約17個,總投資約970億元。
近期,安徽,上海、南京等長三角地區外資項目密集簽約落地,其中一批智能制造、集成電路、新能源的高端領域項目成為重點。包括云南、貴陽在內的西部地區也在密集部署新政,加快高端制造業對外開放。業內指出,隨著我國產業鏈升級發展需要與吸收利用外資政策的調整,人工智能、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將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所副所長張煥波對記者表示,伴隨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需要,地方落地的外資項目也在質量上實現新突破。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巨大的上下游產業帶動性,將進一步促進地方形成高端產業生態集聚環境。此外,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需要和對中國政策環境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外商也正積極拓展在華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在長三角地區之外,包括云南、陜西、貴陽在內的西部多地正屢出實招,加大高技術制造業開放力度。云南省日前出臺“云10條”,支持外資以獨資方式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專用車制造等領域,并在用地、用電、用工上給予支持,強化外商投資項目要素保障;貴陽則提出,到2020年新引進培育中高端制造等領軍企業30家,實際利用外資超過20億美元。
張煥波表示,西部地區在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上具有相對優勢,一方面要制定好的差異化發展規劃,結合地區發展階段,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分析國際國內高端制造業發展態勢,找準高端制造業發展重點,按照重點進行項目引進。另一方面要打造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不斷完善和提高城市在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城市功能,進一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此外也要重視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高端制造業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