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豫金剛石發布了2018年年報,據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4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9634萬元,每股收益為0.08元,雖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出現小幅下滑,不過,據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的毛利率為33.3%,與去年相比提高了7.4%。
在年報中,公司還公布了分紅預案,將以12.05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14元(含稅),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豫金剛石連續8年向股東進行分紅。
01
研發投入同比增14.4%
公開資料顯示,自2004年12月份成立15年以來,豫金剛石一直專注于超硬材料產業鏈的研究。據年報顯示目前公司產品涵蓋石墨礦、原輔材料、人造金剛石(含金剛石普通單晶、大單晶金剛石)、培育鉆石飾品、微米鉆石線和超硬磨具(砂輪)等系列。公司技術水平及在超硬材料行業的綜合競爭力領先,是國家級河南超硬材料產業基地的骨干企業之一,整體規模位居行業前三位。
隨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合成鉆石的產能和品質迅速提升。在物理和化學成分上,合成鉆石與天然鉆石并無不同,都是純粹的碳結晶。不僅如此,與天然鉆石相比,合成鉆石的成分更為純粹,雜質和缺陷更少。
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公司一直堅持以技術帶動公司發展。據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豫金剛石取得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授予的實驗室認可證書,新增貴金屬檢測項目認可資格;獲得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由華晶主持、與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研討制定的《超硬材料金剛石大單晶》行業標準被工信部作為重點項目批準立項。截至2018年底,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351項,其中發明專利76項。報告期內,新增授權專利27項,并取得33項轉讓專利權,其中發明專利共計28項。
由于,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的研發投入必不可少,公司研發投入的金額也是逐年上漲的,由2016年的3143.94萬元,到2017年的4678.24萬元,再到去年的5352.45萬元,同比2017年,漲幅為14.4%。
有業內人士分析,去年豫金剛石的總資產95.9億元,較年初增長5.51%,可以看出,業務方面,公司依舊保持強勁表現。而業績的下滑主要在于固定資產的處置以及加大研發投入及人才引進的戰略性方向上,這些投入都會在后期公司的發展中逐漸顯現出來。
02
為700萬克拉寶石級鉆石項目投入增加
除研發投入加大以外,記者還注意到,公司報告期末在建工程較期初增長141.4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單晶擴產項目投入增加所致。
而這一點公司在年報中也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對部分固定資產進行處置,導致資產處置損失較上年同期增加;同時受理財收益、處置股權收益同比減少的影響,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減少;此外,公司持續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加大研發投入,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另外,據年報顯示,公司用于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現金14.34億元,相比上期的2.11億元增加579.40%。在建工程9.08億元,相比上期的4.68億元增加94.19%。
據了解,這兩個項目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鉆石項目投入增加,并且用于支付設備款。豫金剛石掌握人造金剛石相關產品的合成工藝、設備、原輔材料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擁有博士后工作分站和行業最早的經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的檢測中心。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鉆石市場規模約5000億元,隨著消費群體年輕化和消費理念的轉變,人造鉆石有望迎來巨大市場空間。此次華晶金剛石在700萬克拉寶石級鉆石項目的巨額投入,在技術方面領先行業,在量產克拉級白鉆和黃鉆的基礎上可以生產稀有的粉鉆和藍鉆,同類業務中有望對標施華洛世奇。?
目前,公司業務結構中,“超硬材料”、“超硬材料制品”是企業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具體而言,“超硬材料”營業收入為6.8億元,營收占比為72.7%。“超硬材料制品”營業收入為2.6億,營收占比為27.3%。
利潤貢獻角度,“超硬材料”毛利貢獻最大。報告期內,企業綜合毛利率為33.3%,同比上升7.4個百分點。其中,“超硬材料”、“超硬材料制品”毛利貢獻占比分別為81.2%、18.8%,“超硬材料”貢獻較大毛利。“超硬材料”、“超硬材料制品”毛利率分別為46.2%、28.5%。
對于公司未來的業績發展,有券商分析師指出,加大研發投入,聯合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進行技術交流及合作,健全公司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加大超硬材料基礎性能和功能性能的研究與應用,是豫金剛石業績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公司作為我國實驗室培育鉆石開拓者,憑借培育鉆石優良屬性,全新的700萬克拉寶石級鉆石項目未來有望打造鉆石時尚生活空間,引領多元化鉆石時尚生活方式新潮流,將成為公司全新的發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