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在進行了兩周多的密集磋商后,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卡托維茲閉幕。大會通過了包括《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氣候資金等在內的“一攬子”決議,展現了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積極信號。
大會上,太陽能和光伏發電成為了討論的一大主題,光伏產品制造商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隆基股份,601012.SH)總裁李振國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十年之內‘光伏+儲能’將成為最便宜的能源,光伏取代傳統化石能源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李振國在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經濟型能源
李振國認為,光伏將在實現全球能源轉型、達到控溫目標的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
他給出了兩大理由,首先,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能源,“太陽光照到地球上一天的能量夠人類消耗20多年;地球荒漠面積的1%裝上光伏就夠人類所有的用電需求”。
與此同時,近十年光伏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十分迅速。李振國回憶,“十年之前,我覺得如果花一輩子的時間能夠把光伏發電的成本做到跟煤炭一樣便宜,那么付出這一輩子的精力都是值得的。但現在來看,只用了這十年時間我們就基本上實現了這個目標”。
他分享了幾組數據:十年前,一片單晶硅片賣13美元,今天賣40美分;十年前,光伏組件的售價是五美元一瓦,今天很多地方是25美分一瓦左右。除了價格降低之外,光伏產品的性能也在十年間得到了提升。
“中國的光伏發電與風力發電的成本實際上已經下降了60%到70%,有些地方甚至達到80%”,本次氣候大會期間,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分享了中國清潔能源的發展情況和減排成績。他表示,2017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13.8%,有望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標。2005年到2017年,中國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的比重由72%下降到60%,2020年將達到58%。
解振華還提到,“中國的再生能源發展速度非常快,裝機容量已達到6.5億千瓦,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2017年,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1266億美元,是世界上投資量最大的國家。
結合式儲能
由于太陽能的不連續性,儲能問題是影響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大問題。但李振國認為,儲能問題并非難以解決,而是有多種方案。“未來的能源不會單純地依賴某種儲能形式,而是多種方案的結合”,他表示,目前化學儲能的成本降到了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依靠地勢落差來抽水蓄能也是比較成熟的方案。另外,電動汽車的普及也會對能源的平衡起到重大作用。
“光伏+儲能是人類未來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李振國說,一旦與儲能相結合,太陽能的無限性和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必然使得光伏在未來取代傳統化石能源。
但談到該模式的應用情況時,李振國坦言,光伏發電與儲能結合的模式還在路上。他認為水電與光伏具有很好的互補性。例如,在旱季枯水期,太陽能通常來說比較豐富,可以利用光伏發電,而到豐水期則可以進行水力發電;又或者,在白天使用光伏發電,同時抽水蓄能,晚上再用水力發電,做到發電與儲能之間的平衡。“但目前這種水電與光伏相結合的模式還沒有被充分利用,”李振國說。
李振國對光伏+儲能的發展趨勢保有比較樂觀的態度,認為十年之內光伏+儲能就會成為人類最便宜的一種能源。他認為,到2030年,光伏將具備大規模替代傳統能源的條件,光伏的規模可能達到千G瓦級別的起步階段。
階梯型替代
李振國同時指出,光伏發電替代傳統能源的過程是階梯型的。一方面,光伏的產能擴充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現有的火電廠壽命還沒有終結,停止使用會洇滅以往的投資成本,“原有的電廠可以繼續服役,在服役期結束時再讓它退出或許是一個更現實的目標”。
本次氣候大會期間,美國前副總統艾伯特·戈爾也提到了光伏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他指出,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很多地方,清潔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的價格已經得到了降低。“2002年的時候,人們預言到2010年太陽能市場將每年增長1千兆瓦。但現實是這個目標最終被超過了17倍。到2017年,這個數字甚至被超過了98倍。”戈爾援引了Beutsce Bank的結論并指出,一種明顯的趨勢是——沒有補貼的平價電已經到來。“平價的情況將會不斷增加,太陽能滲透率將會在全球范圍內持續上升。”
2018年,聯合國《排放缺口報告》指出非國家行動者正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本屆氣候大會上,非國家行動者如企業和非政府組織也展現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態度。
談及企業在氣候行動中的作用,李振國表示,除了通過技術和產品的創新降低光伏發電的成本從而為人類提供清潔能源,隆基股份還在嘗試“用清潔能源生產清潔能源”。2015年,隆基股份開始把部分生產基地從寧夏轉移到云南,利用云南的水電來生產光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