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至18日,2018航天先進制造技術國際研討會在上海成功召開。本次會議以“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航天制造能力”為主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辦,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無線電設備研究所協辦。會議設置了大會主報告、優秀論文宣講、參會企業宣傳推介、當地企業參觀考察等多個環節,吸引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知名企業代表、部分高校和研究院所代表,以及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各院、廠、所)領導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共計300余人參加。會議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師宏耕主持。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袁潔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表示,近年來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水平和研制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已經成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和創新發展的“排頭兵”。“十三五”期間,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將實施開展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測、空間基礎設施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務,航天型號研制生產將面臨高強度研制、高密度發射、批量生產的新常態。必須把握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采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方法、有效的工具,全面提升航天制造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掌握核心制造技術,創新航天制造模式,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研制成本,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確保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航天工程任務的圓滿完成,推動集團公司產業化和規模化的發展。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徐強作題為《新時期航天制造的創新與發展》的主旨報告,從歷史成就、機遇與挑戰、對策與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他在報告中指出,航天制造作為高精尖制造的代表,是中國制造的重要核心力量,必須發揮好牽引輻射和帶動作用,引領我國制造業的創新發展。當前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務多、挑戰多,航天產品高質量、高可靠,都對現有航天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天制造是發展航天事業,助推航天強國的必由之路。談到航天制造的對策與措施,徐強表示,一要瞄準世界一流,在航天制造技術和航天裝備上有新突破,在航天制造核心領域實現技術與裝備的更新換代;二要推動質量效益變革有效落地,以數字航天制造為途徑,構建航天核心產品基于模型驅動的全三維、全數字的制造體系;三要實現航天制造模式轉型升級,構建起高效協同、開放共享的航天制造新體系。
本次會議特邀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華中科技大學丁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張丹院士、法國達索系統公司執行副總裁讓?瑪麗?杜蘭德(Jean-Marie DURAND)先生、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巴里?鄧恩(Barrie Dunn)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霖教授、北京化工大學楊衛民教授、西北工業大學黃衛東教授、德國NavVis公司項目及解決方案總監洛倫茲?拉紹爾(Lorenz Lachauer)先生、德國Tarakos公司創始人兼管理合伙人赫爾伯特?比思騰(Herbert Beesten)先生等作報告。
會議圍繞質量戰略與智能制造、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技術、航空航天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空間電子失效模式、智能制造云平臺、高分子及復合材料高性能化先進制造技術、增材制造技術、實時數字孿生技術等關鍵議題展開了交流與探討,展示了各領域的前沿技術與最新成果,展望了航天先進制造技術的未來發展。
▲ 展覽現場
▲ 展覽現場
會議同期進行了產品與技術交流,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航天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交流了提升航天制造能力的理念與方法。
本次會議還設立了航天先進制造技術主題成果展,吸引了達索系統(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航天新長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九天翱翔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等多家知名企業參展,全方面展示了航天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的發展碩果和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