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83家A股公司股價跌破凈資產,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其中,房地產、公用事業等行業破凈公司數量居前,銀行業破凈公司占比高。
數據顯示,283家A股公司股價跌破凈資產,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其中,房地產、公用事業等行業破凈公司數量居前,銀行業破凈公司占比高。
截至9月12日,Wind數據顯示,283家A股公司股價跌破凈資產,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其中,房地產、公用事業等行業破凈公司數量居前,銀行業破凈公司占比高。不少破凈公司借助股份回購、大股東增持、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等方式積極自救。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短期看,市場情緒仍然脆弱,抄底破凈股仍需謹慎。
破凈頻現
大盤持續調整,破凈股數量持續增多。Wind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29家上市公司股價跌幅超過50%。金龍機電、*ST凱迪、*ST天馬、*ST富控等公司跌幅超過70%。
從目前情況看,破凈股數量已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太平洋證券策略團隊指出,目前跌破市凈率的公司占比接近8%,高于2013年6月的7.13%。A股平均市凈率約1.59倍,除去金融、石油石化行業公司后平均PB為2.05倍左右。上證綜指PB已低于近三次歷史大底的估值水平。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股價持續下行,破凈公司數量創新高。2008年以來,上市公司總量增加也是一個因素。此外,退市制度仍待完善,不少績差公司仍在交易也是一大原因。
截至9月12日,在上述破凈公司中,Wind數據顯示,市凈率低于0.9的公司169家,占比59.7%。其中,*ST天馬市凈率低于0.5,華映科技、中遠海能等6家公司市凈率在0.5-0.6之間。福星股份、江淮汽車等24家公司市凈率在0.6-0.7之間。中國銀行、天富能源等48家公司市凈率在0.7-0.8之間。吉林敖東、東方電氣等90家公司市凈率在0.8-0.9之間。其余114家上市公司市凈率在0.9-1之間。
業績方面,33家破凈股2018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負,其余250家公司實現盈利。其中,153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53%。110家公司增幅超過10%,26家增幅超過100%。另有47家破凈股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30家預喜,占比71.43%。其中,續盈5家,預增7家,略增16家,扭虧2家。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破凈公司業績亮眼,預計三季度凈利潤同比翻倍。以南山控股為例,公司預計2018年1-9月份,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04億元-2.6億元,同比增長80.83%-130.8%。對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房地產業務結轉面積增加,利潤同比增長較大。截至9月12日,南山控股的市凈率不足0.8。
行業分化
行業方面,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目前房地產行業市凈率為1.3倍左右,公用事業為1.53倍左右,商業貿易行業為1.54倍左右,電氣設備行業1.74倍左右,傳媒行業2.01倍左右。多數行業處于歷史低位。
具體來看,34家房地產公司破凈,破凈公司數量居前。公用事業和交通運輸行業破凈公司均超過20家。汽車、銀行、機械設備、傳媒、采掘等行業均超過15家。2018年以來,除銀行業板塊跌幅為12.73%外,其余板塊跌幅均超過20%。房地產、公用事業板塊跌幅超過26%。傳媒、汽車行業跌幅超過30%。
銀行業公司破凈率占比高。除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和部分次新股外,基本上公司全部破凈。其中,華夏銀行、交通銀行等市凈率不足0.7。
付立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房地產行業本身金融屬性較強。今年以來,監管趨嚴,調控加碼,行業去杠桿突出,使得破凈現象突出。
萬聯證券指出,破凈潮往往伴隨市場底部區間的到來,前兩次破凈潮與市場低點具有高度的共振性。雖然歷史可能不會簡單重復,但破凈股的配置價值逐漸凸顯。其中,地產類和金融類公司基本面良好,部分優質公司中長期業績仍有提升空間。
積極自救
在此背景下,不少公司擬借助股份回購、大股東增持、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等方式積極自救。
股份回購方面,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42家破凈公司發布了股份回購預案,多數公司回購力度較大。以美好置業為例,公司7月10日發布股份回購預案,擬以不超過3元/股的價格,回購不超過2.4億元股份。若全額回購,預計可回購股份超過8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約3.13%。對于回購股份的原因,公司表示,基于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及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建立健全投資者回報機制,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信心。
不少公司擬高溢價回購股份。以東方日升為例,公司8月12日晚間公告,擬以不低于1億元且不超過5億元的資金,回購價格不超過16元/股進行回購,用于員工持股計劃、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或減少注冊資本,以提振投資者信心,調動公司高管、骨干員工的積極性。截至9月12日,公司股價報6.26元/股,股價回購溢價率超過156%。
不過,付立春認為,抄底破凈股仍需謹慎分析。僅憑借市凈率這個指標,仍難以判斷未來走向。行業宏觀情況以及相關的公司橫向對比都要考慮。短期看,市場情緒仍然脆弱,不確定性因素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