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首秀成都車展。(威馬汽車供圖)
本屆車展上新能源汽車備受關注。(新特汽車供圖)
今年4月舉行的北京國際車展期間,“造車新勢力”集體出道成為一大亮點,仿佛新能源汽車就是新晉造車企業的天下。這種場景并未在2018成都國際車展上出現,雖有些“造車新勢力”參加車展,并舉行了產品發布會,但從本屆車展新能源汽車的表現來看,主角無疑是傳統車企。□本報記者趙張冬
老牌車企 集體吹響新能源進軍號
據不完全統計,本屆成都國際車展期間,廣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榮威、比亞迪、長城、寶馬等車企都帶來了新能源車型,這標志著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起了新攻略,反攻市場的號角已經吹響了。
這些車企都在汽車行業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擁有“造車新勢力”們所沒有的經驗。而且,這些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上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展示了他們在儲能技術方面的巨大進步。
記者在車展現場了解到,8月30日榮威光之翼MARVEL X公布了預售價,這臺純電動SUV續航里程達到了500公里;廣汽豐田第一款純電動SUV ix4續航達260公里;長城集團旗下的歐拉品牌首次亮相于本屆成都國際車展,帶來了第一款新能源車型iQ,綜合工況續航360公里,家用代步足夠;全新的比亞迪宋上市插混和純電兩款車型,不但造型水準提升,而且純電的續航也達到了500公里;北汽新能源搭載達爾文系統的新車EX5,據稱續航在400公里左右。
“造車新勢力”新技術新模式也受青睞
記者了解到,盡管傳統車企的攻勢兇猛,但“造車新勢力”在本屆車展上也不示弱,新特汽車、威馬汽車、前途汽車和零跑汽車都搭建了自己的展臺,并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8月30日,新特汽車的第一款量產車DEV1正式上市,讓業界驚嘆于這家企業的速度之快,從成立到首款車型正式上市,僅僅8個月。新特DEV1還裝備了刷臉識別這樣的黑科技配置,而且官方給出的綜合工況續航達到305公里,頗具吸引力。
8月31日,威馬汽車以智能電動汽車普及者的定位,攜威馬EX5首度登陸本屆車展。同時,威馬汽車運用“人、貨、場”邏輯打造的新零售體系也進一步落地,8月31日至9月2日,尋光北極冰屋第三站登陸成都錦江區紅星路步行街,與成都國際車展現場的威馬展臺一起,為用戶帶來了別開生面的科技環保之旅。
前途汽車參展的K50此前已在8月初上市,但它在全國的第二家展示中心“前途驛”選擇落戶成都市中心太古里商圈的晶融匯,也讓該品牌擁有了足夠的曝光度。
新能源汽車 一池春水被攪動
為何新老車企都把成都國際車展視為重要的展示窗口?因為四川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空前,一池春水已經被攪動。
“2017年,全省生產新能源汽車2.4萬輛,產值約200億元,建成年產10萬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4.8萬輛,已建成充電站300余座,各種充電樁約2萬余個,帶動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透露的數據,讓人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新能源汽車在巴蜀大地上蓬勃發展之勢。
在省會成都,找到一個充電樁已經較為容易:購物中心停車場有,大型公共停車場有,部分加油站有;通過星星充電、特來電等手機客戶端,車主可以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充電樁……截至2018年6月,成都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46620輛,累計建成充(換)電站349座,充電樁10962個。充電樁的普及,解決了用戶最擔心的痛點,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蓬勃發展。
目前,全國主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大都在我省設立了銷售和服務機構。因此,在本屆成都國際車展上,新能源汽車爭奇斗艷也就不足為奇。未來,在政策驅動和觀念改變的雙重作用下,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有望行駛在巴山蜀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