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各種共享經濟模式如雨點后春筍進入我們的生活。近年來,“共性工廠”這種新的“共享”型產業模式,正在中山市落地生根,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8日,中山市環保局組織召開中山市VOCs共性工廠建設協調推進暨專家咨詢會,推廣共性工廠的建設經驗。
家具企業可“拎包入住”共性工廠
羊城派記者在會上獲悉,在中山市紅木家具專業鎮大涌鎮瑞達家具廠,便是一家共性工廠,采用活性碳吸附濃縮催化燃燒工藝(RCO)處理VOC尾氣的噴漆尾氣集中處理中心。
據中山市環保局大氣科有關人士介紹,中山市有家電、燈飾、五金配件、家具、門、服裝、印刷等傳統特色產業,相關企業數量眾多,涂料、染料、油墨等涉VOCs原輔材料使用量大,行業生產管理水平和治污水平參差不齊。且這些企業大多都是中小型企,傳統涂裝行業正面臨著環保壓力大、升級轉型難等問題。
為此,去年底,瑞達家具(共性工廠)環保治理中心在大涌鎮建成,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首個家具行業集中式噴漆廢氣處理試點項目,以高標準的環保治理設施,解決中小型家具企業噴漆尾氣和廢水處理問題。除此之外,中山市也在推進金屬表面噴涂“共性工廠”。
目前,古鎮和橫欄做燈飾五金酸洗加工基地,同步配套集中噴漆車間,集中治污,目前環評編制初步完成。
有了這個“共性工廠”之后,大涌的家具企業治染的成本降低了,可以“拎包入住”共性工廠,共享該工廠的場地、噴漆房和環保處理設施。目前,大涌鎮正計劃在全鎮建設10個“共性工廠”項目,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為了推進VOCs共性工廠項目,中山市要求各規模以下企業除采用水性、低揮發性涂料的工藝車間外,其它溶劑型涂料涂裝、烘干等相關工藝車間須于2020年底前逐步淘汰關閉,相關工序集中到“共性工廠”進行加工。
“共性工廠”大大增效提質
除了家具業, “共性工廠”也在中山的其他制造業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智能化技術服務,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中山擁有3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18個專業鎮、5萬家工業企業,其中又以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在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過程中普遍遇到缺乏技術、缺乏資金、缺乏人才等共性難題。為此,中山著力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共性工廠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目前,中山建成和在建的共性工廠約20家,主要分布在服裝剪裁、拋光打磨、SMT貼片、模具加工、鈑金加工、打印耗材等領域。
企業工序集中到“共性工廠”進行加工,集中治污
中山市小欖鎮的聚享機器人公司,在今年三月開業,目前擁有多條機器人打磨拋光生產線,其智能·共享機器人打磨拋光平臺——打磨拋光智能共性工廠搭建智能制造云平臺,集成智能訂單、研發、生產、物流等管理系統,實現客戶遠程打樣咨詢、訂單接洽、生產跟蹤、平臺結算,全自動生產,24小時不間斷工作。
小欖是五金產業專業鎮,在以鎖具行業為代表的五金產業鏈中,配件的打磨拋光是企業繞不過的一道工序。但是,對于大多數中小微鎖具企業來說,很難配置專門的打磨拋光生產線。傳統的人工打磨拋光工序,質量不穩定、合格率低,打磨拋光產生線的粉塵還容易引起爆炸等安全事故。
聚享機器人(中山)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濤介紹,公司通過共享廠房設施、技術人才、智能設備,為企業提供打磨拋光整體解決方案、來料加工、設備租賃、技術輸出等服務。“從毛坯的上料抓取,到去毛刺、打磨、拋光、下料,整個過程都是機器人完成。”說起“共享”思路,張國濤說,客戶要全自動化機器人生產,一次性設備投入非常高,而且設備使用率又不飽和,而我們則可以通過設備投入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客戶只需要到我們這里生產。當他們的訂單沒有了,我們還可以切換到別的客戶的訂單,提高了設備的使用率。”
張國濤說,該公司開業四個月以來,很受小欖的企業歡迎,客戶反映最大的改變是人力方面,可以代替60%的人工打磨,而質量和效率也會提高百分之幾十以上。公司還計劃在南海、順德、云浮、揭陽、江門等地開設“共性工廠”。
除聚享機器人公司外,廣東元一科技和廣州春曉公司建設運營智能裁剪快速加工公共服務平臺,成為全省首個制衣類的共性工廠,相比人手裁剪,可實現節省3%-5%的布料,降低20%的綜合成本,并計劃今年在全國開20家旗艦店,服裝裁剪件數突破1億件。東海表面貼裝共性工廠以智能云服務高速SMT貼片設備為載體,打造行業特有的全視覺智能全自動SMT貼片生產線,相比人工貼裝節省50%-60%的成本。
什么是共性工廠?
共性工廠是指面向某個傳統產業提供智能代加工服務的獨立法人實體工廠。它通過將同一傳統產業企業的加工環節聚集于該工廠,實現產品的“分散設計、集中生產”。同時,共性工廠內運用智能化、柔性化的制造技術,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形成高效、集約的新型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