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報道西媒稱,美國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宣布征收關稅可能導致亞洲“巨人”采取類似的行動進行回擊。中國可以在歐洲尋找其未來的最好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在采購飛機、汽車和半導體方面。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7月29日報道,今年,全球市場已經受到特朗普及其政府的保護主義措施的影響。美國宣布新關稅措施之后,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場一直在作出反應。現在,投資者的好日子就是美國總統不發表言論的日子。特朗普的目標不是別人,而是他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國。正如在任何戰爭中一樣,貿易戰預計會有贏家和輸家。但是,贏得此次爭斗的可能不是兩個競爭者中的一方,而將是歐洲。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中國當年購買美國商品和服務達1549.33億美元。法國外貿銀行指出,“貿易戰將為歐洲公司在中國打開機會之窗”。
西班牙自助銀行的維多利亞·托雷說:“中國已經采取了其替代貿易戰略的第一步,向歐洲靠攏,試圖實現市場的多元化。” “投資”金融信息網站的杰西·科恩認為:“重要的是要記住,這兩方之間的貿易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很多,中國是歐洲的第二大市場。”
報道稱,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從美國采購的主要產品是大豆。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在歐洲,大豆生產只能滿足自身需求的5%,“因此阿根廷和巴西等其他大豆出口國可能成為其中的贏家”。智慧樹投資公司指出:“歐洲不會替代這些進口產品的來源地,但在其他產品上有優勢,如汽車、藥品、武器或技術服務,這些都可以向中國輸出。”
報道稱,接下來,中國在美國“超市”購買最多的是飛機和直升機,金額超過125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從貿易戰中獲得益處的將是空中客車公司。2017年,波音在中國境內銷售了120億美元的產品,這塊蛋糕可能將飛往歐洲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