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7日,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超硬材料分會(下簡稱“超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與北京市門頭溝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中國超硬材料行業發展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邀請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國家新材料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干勇院士出席并主持會議。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鄒廣田和田永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張濤,北京市門頭溝科委主任李世春,超協技術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及北京神州靈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才等十六人。
干院士在主持會議期間表示,新材料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性產業和高端制造及國防等工業發展的關鍵保障,是各國戰略競爭的焦點。“一代材料、一代產業”,從材料的應用歷程可以看出,人類每一次生產力的發展都伴隨著材料的進步。新材料的發現、發明和應用推廣與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密不可分。干院士說到,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核心任務要求是:1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亟需和產業發展瓶頸,提升關鍵戰略材料的保障能力;2推動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綠色化改造,提高先進基礎材料國際競爭力;3加快布局前沿新材料,搶占全球新材料產業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干院士還提到,超硬材料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有廣泛的應用,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先進基礎材料和高功能材料。今天召開這個專題研討會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國超硬材料產業的最新發展狀況,看看產業上下游、行業發展生態環境等方面還面臨哪些困難和瓶頸,從中國工程院、新材料領導小組、行業協會、地方政府層面能提供哪些支持,更好地支持中國超硬材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和壯大,以便更好地服務中國制造業與經濟發展。
在會議討論期間,超協高級顧問、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志宏教授用一系列數據就超硬材料的發展歷程和當今在國際市場中的優勢地位進行了全面系統地介紹,他說到,中國超硬材料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過程,現在已經穩穩站在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并不斷尋求在超精密加工、功能部件應用等方面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這項完全依靠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發展起來的行業,值得我們驕傲;田永君院士提到,中國超硬材料行業在材料領域內是一枝獨秀,在沒有得到國家支撐計劃和專項等大項目支持的前提下,完全靠行業的能人志士,把行業做到影響世界的水平,是來之不易的,希望有關方面能夠更多地去了解這個產業,學習這種成長方式,支持民族產業發展;張濤教授談到,超硬材料的未來發展將不僅限于“超硬”,集電學、光學、力學、聲學和熱學等優異特性于一體的單晶金剛石將解決目前的一系列問題,例如金剛石電子器件比其他半導體器件具有體積小、集成度高、功率大和無需冷卻等優勢,金剛石將引發新一代半導體技術革命。
與會代表在討論中還提到,任何材料的發展都離不開原材料的支撐。葉蠟石是超硬材料生產必須使用的不可替代的保溫、絕緣、密封和傳壓介質。超協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明智等多位教授談到,我國葉蠟石礦藏雖有一定的分布,但經多批次行業專家的普查和無數次的試驗研究,證明北京市門頭溝的葉蠟石地質成因特殊,最適合于金剛石合成。該葉蠟石屬高鋁型,其最大的特點是在高溫下絕緣性與導壓性能較之國內同類礦石更為優越,物理化學性能更穩定,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合成金剛石產業。國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超硬材料的支撐,而超硬材料行業的發展更離不開葉蠟石的支撐,希望有關方面能夠重視葉蠟石的健康有序發展。
干院士在總結發言中說到,超硬材料是新材料領域的一個重要而獨特的板塊,在石油勘探與礦山開采、高端機床與汽車制造、軌道交通、核電、國防軍工與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以及光伏與電子信息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總體上目前我國超硬材料的技術水平與產品質量已達世界先進水平,但在高端產業上還有短板,在材料深加工、高端刀具等方面還嚴重依賴進口。另外,超硬材料一直利用的是其力學性能來加工已知材料,而金剛石無與倫比的功能性仍在探索中,期待未來能產業化生產,利用其優異的熱光聲電性能,用于宇宙射線防護、尖端武器裝備隱身防腐、提高導彈飛行速度與打擊精度、大功率激光探測、大規模集成電路及LED新光源熱沉等尖端領域,“金剛石時代”未來可期。
會議完成既定議題后,形成會議紀要,供有關部門參考。
超協秘書處
201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