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培育鉆石正式在實驗室誕生以來。國內外珠寶行業對它的態度大多是敬而遠之,并以真假之說將其與天然鉆石區分開。在長達幾十年的發展中,盡管培育鉆石已經可以達到寶石級的水準,與天然鉆石的差距也縮小到只有顯微鏡才能分辨的級別,不少珠寶企業卻依舊將培育鉆石拒之門外。
在今年的5月29號,國際天然鉆石龍頭企業戴比爾斯正式宣布,成立培育鉆石品牌Lightbox Jewelry,正式銷售培育鉆石首飾,為消費者提供比現更便宜的高品質培育鉆石。這讓不少業內人士不禁疑惑,成立130年來一直堅定鞏固自身天然鉆石龍頭老大地位,對培育鉆石百般拒絕的戴比爾斯,為什么會選擇這個時間節點來推出培育鉆石?
其實這并不是偶然,同樣作為國際知名的珠寶企業,施華洛世奇早在2016年就著手打造旗下培育鉆石品牌diama。以18K金結合培育鉆石打造高級首飾系列,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全新需求。
在戴比爾斯和施華洛世奇如此有默契的企業運作背后,蘊含的其實是全世界培育鉆石市場不斷擴大。據知名國際投行摩根斯坦利分析,2020年培育鉆石將占據小顆粒鉆石市場份額的15%,以及大顆粒鉆石市場份額的7.5%,市場價值將突破20億美元。
在培育鉆石日益崛起的背景下,中國作為擁有世界最先進培育技術和最大培育鉆石產量的國家,國內珠寶企業能否憑借原料優勢,打造一個世界領先的培育鉆石品牌呢?
戴比爾斯強勢入局,培育鉆石市場開始洗牌
在戴比爾斯旗下培育鉆石品牌Lightbox Jewelry披露的定價規則中,該公司銷售的鉆石價格為800美元每克拉,這遠遠低于目前培育鉆石集散地——印度市場每克拉超過1500美元的定價。這也使得全球市場的培育鉆石買家,都在翹首期盼Lightbox在今年九月份的正式開售。
Lightbox目前的定價體系也十分簡單明了,鉆石與顏色、凈度、切工等均無關,僅僅取決于重量和款式。僅有項鏈和耳釘,銀質和10K金材質的價格分別為100美元和200美元每款,即Lightbox銷售的珠寶價格在300-1000美元之間。
從營銷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定價十分聰明。它以低廉的價格向市場提供時尚珠寶。但戴比爾斯意不在此,此舉將實驗室培育鉆石的價格放在了大眾面前,并且培育鉆石的價格也不再與天然鉆石價格相關聯,這也將改變整個培育鉆石市場的氣氛。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印度所有培育鉆石工廠在6月到9月這三個月間沒有訂單銷售,結局肯定只有一個,那就是倒閉清貨。這時候,戴比爾斯就可以順勢以最低的價格將印度的培育鉆石全部收購,從而形成統一的市場定價規則和話語權。
中國發展培育鉆石市場的優勢
在培育鉆石市場發展和品牌打造中,中國也有著多樣優勢。
1.培育技術與原料優勢
在人造金剛石生產領域,截至到2016年,中國已經連續14年穩居世界首位,中國人造金剛石產量占到全球人造單晶金剛石總產量的90%以上,光2016年的產量就逼近200億克拉。這也歸功于國內不少培育鉆石的企業,豫金剛石、黃河旋風、中南鉆石更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上市企業,他們的動向如何也極大程度的關系著國內培育鉆石產業的走向。
2.消費市場的豐富性需求支撐市場發展
與美國一樣,國內年輕消費者的消費喜好也逐漸多樣化、豐富化,他們不會單純的從材質上去進行決定,而是更為看重設計美感與文化潮流。從中國消費市場近年呈現的趨勢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款式豐富,顏色多樣的18K金首飾更受喜愛。這也為培育鉆石在國內的市場發展提供了主題,那就是從潮流文化入手,重設計,重情感,以此打動年輕消費者
3.培育鉆石市場處于空白,缺少品牌
在一片空白市場中,第一個嘗試的企業也許就能夠更快的樹立品牌特色和形象。中國培育鉆石市場的空白,也給了更多珠寶企業入局和試錯的機會。
4.培育鉆石的可視化來源和環保優勢
在文明進步、生態進步的當下社會,實驗室培育鉆石所具有的“無沖突”來源和生態環保意識,使其面對天然鉆石中的“血鉆”情況和開采礦石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方面具有不可辯駁的優勢,所以雖然培育鉆石缺失了天然鉆石在寶石三要素里稀有度上的強有力的支持,但不可否認其在美觀與耐久上的事實。
中國培育鉆石市場的品牌意識需要確立
雖然說國內培育鉆石在原料和市場潛力等方面具有優勢,可是在品牌意識的確立上卻有著一定的缺陷。
在培育鉆石誕生之初,技術都掌握在部分生產工業用鉆的工廠中,所生產的培育鉆石都是為航天量子通訊而服務,珠寶化并未得到重視。而且在培育鉆石生產企業看來,國內珠寶行業對培育鉆石沒有標準化和配套的推廣體系,價格也無法把控。于是,國內的培育鉆石企業往往將寶石級培育鉆石賣給印度人,在印度切割之后再銷往歐洲、美國,甚至中國。
而在培育鉆石的行業體系構建上,國內也處于萌芽階段。早在2016年,美國就順勢建立了國際培育鉆石協會,吸引了一些國內的培育鉆石企業參與。在業內的有識之士看來,相比于美國,中國更有資格與資本率先建立培育鉆石的行業協會。我們可以聯合豫金剛石、中南鉆石、黃河旋風等知名的培育鉆石源頭企業,以及鉆石銷售龍頭企業和品牌,打造一個行業協會,形成從生產到設計,再到包裝銷售的全產業閉環。
這個時候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如何落地款式,在現有的珠寶消費群當中分離出像90、00后這樣有時尚觸覺的消費群體,了解他們的文化訴求。并根據不斷的創新與融合,形成自己款式專利與切割專利。
建立從國家到企業的培育鉆石產業標準
無規矩不成方圓。不論是對培育鉆石源頭企業來說,還是對準備大力發展培育鉆石品類的珠寶企業來說,從國家到行業,再到企業的標準完善,可謂是迫在眉睫。
從豫金剛石、中南鉆石、黃河旋風等培育鉆石源頭企業的發展規劃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他們也很關注培育鉆石在珠寶行業的發展前景,只是面臨缺少進入渠道,以及信息關聯差等問題。
這也讓這些培育鉆石的源頭國企一直希望珠寶企業能盡快形成企業標準,然后上升為行業標準。這樣,他們就可以將這些標準推薦給國家,上升為國標。也只有這樣,培育鉆石的證書才能從合成鉆石改成培育鉆石,才能夠實現分級,更快速的融入珠寶行業。
于此同時,國內的培育鉆石原料源頭也需要進行技術攻關。首先要往大顆粒方向發展,利用CVD(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在生產一克拉到三克拉之間的培育鉆石比較強,HTHP(高溫高壓)技術在生產一分到50分之間的培育鉆石比較強的技術特點進行公關。
在以往依賴印度的切磨技術上,國內可以利用世界人造寶石之都——梧州的全自動切割的技術。將這個切磨技術運用到培育鉆石的加工過程中,可以擺脫國內培育鉆石切磨依賴印度切磨環節的窘狀。
結語
從培育鉆石價格和合成技術的進展來看,從2005年至2015年這10年,培育鉆石價格下降了50%-70%,預計到2020年價格還會更大幅度下降。在商業性上,培育鉆石2014年的使用增加400%。培育鉆石的生產成本目前僅有天然鉆石的1/5-1/3,預計未來幾年后,這一成本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與天然鉆石相比,培育鉆石具有生產過程環保、安全,銷售價格低的特點,能夠讓更多人戴上鉆石,這也使得培育鉆石產業具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寶創家小編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同仁放下對培育鉆石的偏見,將之作為一個全新的珠寶品類進行經營,再實現珠寶行業豐富化、多樣化發展方向的同時,找到全新的企業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