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時代,機床行業作為制造業的基礎,逐漸開始適應這種新常態。鑒于工業自動化與工廠智能化需求還將進一步增長,智能制造發展依然是國內制造業的主流趨勢,國內機床企業的發展機遇期還將長時間存在。
機床行業呈現新常態發展機遇期仍存
隨著人工智能近年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將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而出現種種變革。智能制造將成為主流,機器人也將大量涌入工廠。機床行業作為制造業的基礎,也逐漸開始適應這種新常態。
回顧機床行業的發展歷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就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控機床進口國。據日本機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僅2017年8月份,來自中國的訂單價值高達302億日元(約17.8億元人民幣),是去年的2.8倍。
近幾年由于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以及供給側改革的驅動,機床行業一直呈現低迷態勢。2017年雖然有回暖的趨勢,但大而不強仍然是現階段的行業現狀。此外,我國不斷加大對高端機床的研發投入,但國產機床精度和使用壽命遠遠達不到世界同類水平,在航天航空等高端領域的占有率也還遠遠比不上國外機床。
具體來說,一方面表現在主要功能零部件上的技術落后。同時,我國也缺乏加工、材料、刀具等基礎研究。另外,從市場環境來看,我國的中低端需求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而高端機床的研發又需要龐大的資金力量支持,這也就導致了我國機床一直游走在中低端市場的原因之一。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機床工人,還是其他職業,都面臨著一個選擇:要不適應職業自我升級,要不轉業另謀出路。而智能化生產管理、軟件智能化是實現智能制造最基本的前提,同樣也是機床轉型的前提。
就在2017年11月23日,中國機床總公司便與秦川機床集團、武漢華中數控、北京機電院等十家機床行業知名企業簽訂云平臺共建合約,共同打造屬于機床行業的云平臺系統。
而在日前,龍江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峰會暨哈南工業新城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啟動儀式上,哈爾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與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為哈南打造智慧工廠樣板。
“從建廠初期沈陽機床和哈軸就是盟友,如今雙方在各自行業領域都已發展為國內龍頭,此次將沈陽機床的工業數字化體系技術植入哈軸后,在幫助哈軸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同時,也能滿足沈陽機床的高端產品需求。”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仲如實說道。
事實上,諸如沈陽機床這樣的國內機床企業當前都在為我國機床行業發展做努力,各大智慧工廠也在各地逐漸興起。業內人士表示,鑒于工業自動化與工廠智能化需求還將進一步增長,智能制造發展依然是國內制造業的主流趨勢,國內機床企業的發展機遇期還將長時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