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時間倒回到5年或10年以前,今天的很多東西,我們當時一定是不屑的。就像小米用互聯網思維做手機時,很多傳統的手機廠家從看不起、看不清、到追不上。那造成這要的結果的根源在哪里呢?記得有句話:“求知若饑、虛懷若愚”,只有我們不斷的探索新事物,虛心學習,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那么你相信五年之內五金行業流通領域的模式會被重構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互聯網+作為國家戰略,并不是只是一個概念,它是一個真正的趨勢。誰也打不過趨勢,一個企業的成功其實是站在時代的趨勢之上的。互聯網+即然叫“+”,就不是獨立存在的,互聯網+并不是消滅傳統行業,而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重構。互聯網+其實是結合傳統行業的特點,首先是從流通渠道上,打掉中間環節(無服務的沒有存在價值的環節),提升交易效率。然后向生產廠家上游的一級配套,二級配套,到原材料的延伸整合,實現集采、以及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是整個行業商業行為互聯網化。
當前五金機電行業,我們面臨的現狀是產能過剩,僧多粥少,那么接下來就是一個新的商業規則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五金機電產品是工業品的大版塊,其用戶群體主要為企業。我把五金機電產品分為兩塊兒,一種為工業消費品,也是標準化產品,其特點是銷售價值就是產品本身,比如勞保、燈具、工具、磨料等。另一類產品是具有一些專業性的產品,銷售價值其實包括產品、服務、以及我們提供的賬期的資金成本。
我們認為最先被互聯網+的就是工業消費品,我們想一下我們現在傳統的經銷模式,就是從廠家到省級總代,到二級代理商,到終端銷售,到最終用戶,當然也不排除有一部份一級批發商直接對一些廠家終端用戶。但我們整個過程從廠家生產出產品到最終銷售到用戶手上的效率是很低的,不管是中間層級還是產品銷售的周期。
另外我們的銷售渠道,我們之前都是代理經銷商模式,在專業市場開設門店,作為我們的銷售窗口,作為招攬客戶的渠道,這也會成為過去式。五金機電雖然是面對的企業用戶,是工業用品,但最終也不例外,我們的產品最終的銷售渠道一定會在線上,線下作為倉儲、物流、和服務中心,線上和線進行聯動是一體的,這樣最終每個區域的會設置服務商直接面對終端用戶,中間商會大量死掉。
當然并不是說,除廠家以外的商貿易流通就可以不存在了,在五金機電行業還是很難由廠家自己來覆蓋全國的終端用戶的。服務于終端企業的服務商一定是有價值的,也一定不會淘汰掉的。只是我們職能會慢慢發生轉變,廠家、區域服務商、和電商平臺三位一體的聯動,各自負責好生產、銷售、和服務。就是新的模式,一種從用戶需求—>服務商(線上和線下服務聯動)—>到廠家供應的一種局面就會到來。
大家都知道互聯網是具有非常強的馬太效應的,所謂馬太效應,就是強者越強,越能得到所有的資源,占領域所有市場。比如我們用的微信、百度等產品,都是馬太效應的典型,就是只有第一名,第一名就夠了,其他的連湯都喝不上。這樣的情況也會通過互聯網+傳統行業后,也會在傳統行業應驗,優質傳統品牌廠家或服務商通過網絡與用戶建立連接以后,信息會更加透明,品牌的傳播會更快,真正好的產品和服務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就會加快對落后產能的淘汰。
“這是一個摧毀你,卻與你無關的時代;這是一個跨界打劫你,你卻無力反擊的時代;這是一個你醒來太慢,干脆就不用醒來的時代;這是一個不是對手比你強,而是你根本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的時代。在這個大跨界的時代,告誡你唯有不斷學習,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今天你還很貧窮,是因為你懷疑一切;如果你什么都不敢嘗試,你將永遠一事無成,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馬云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