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不懈努力,煤炭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運行質量提高、效益提升。為煤炭行業脫困和轉型升級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是11月21日在秦皇島舉行的2018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傳出的信息。
根據會議通報的數據,今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煤炭產量、消費量和凈進口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長態勢。前10個月,全國煤炭產量28.53億噸,同比增長4.8%;煤炭凈進口2.2億噸,同比增長12.8%;全社會煤炭庫存減少1億噸以上;初步測算,全國煤炭消費量32.6億噸左右,同比增長3.7%。
中國煤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開幕式上表示,近年來我國煤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優質產能增加迅速。分別體現在: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前9個月,前8家煤炭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8.92%。煤礦數量大幅減少,全國煤礦數量減少到目前的不足8000處,1200多處大型現代化煤礦產量比重占全國的75%以上;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特大型煤礦59處,產能近8億噸/年;建成智能化開采煤礦47處。供給格局深刻調整,前9個月,晉陜蒙寧四省區煤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36%,全國煤炭生產越來越向這些地區集中。
在全國煤炭產量增加、價格回升的基礎上,煤炭行業經濟效益穩步回升。今年前9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1萬億元;90家大型煤炭企業利潤總額(含非煤)1041億元。
此外,煤炭上下游一體化發展也取得了新進展,在煤炭企業參股控股電廠1.8億千瓦的基礎上,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靖遠煤業、窯街煤電、甘肅煤投公司重組成立甘肅能源化工集團。
盡管已經開始回暖,但需要注意的是,煤炭行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舊較為突出。目前全國煤炭產能過剩的態勢并沒有根本改變,煤炭市場供需平衡的基礎還比較脆弱。
據煤炭工業協會統計,在90家大型煤炭企業利潤中,前10家利潤833億元,占80%,大多數企業仍處于微利和虧損的邊緣,行業虧損面仍有20.7%,企業扭虧尚未脫困的現象比較普遍。另外,資金鏈緊張、債務負擔重、人員安置等問題依然存在;部分老國有企業存在減發職工工資、拖欠社保基金、稅費、采掘關系失衡、減少安全投入等問題。
經過近20多年的煤炭市場化改革,全國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得到了逐步健全和完善,推動形成了“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的定價機制,為保障全國煤炭穩定供應,促進行業平穩運行,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王顯政稱,從今年運行的實際情況看,煤炭市場化機制基本確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大型煤炭企業中長期合同簽訂量一般超過80%,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價格穩定在560~570元/噸的合理區間。據了解,此次交易會首日,簽訂中長期煤炭合同超過1.3億噸,預期整個交易會期間簽約量超過7000萬噸。
從國外發達國家來看,煤電聯營和上下游一體化的發展趨勢非常明顯。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建議,今后應該逐步鼓勵大企業建立穩定的煤電聯營機制,保證能源價格相對穩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鼓勵早簽、多簽、實簽中長期合同,規模以上煤炭、發電企業集團簽訂的中長期合同數量應達到自有資源量或采購量的75%以上。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研究制定煤電聯營相關鼓勵政策,支持將煤電聯營項目優先納入能源發展規劃,支持煤電聯營煤礦優先釋放優質產能和核增生產能力。
與會專家一致表示,預計明年煤炭價格將保持基本穩定。連維良指出,2018年煤炭供應總體是充裕的,這是煤炭價格穩定的基礎。“相關企業不要期望過高的價格,也不要對價格波動太過敏感。”姜智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