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名不折不扣的海歸工科博士,卻有著一個賦有地域特色又詩情畫意的名字。
現在的江南,身上有兩個身份,一個是材料所里的研究員,還有一個就是“晶鉆”副總經理和技術總監。5年前,江南作為“旗艦人才”高級研究員,江南加盟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擔任了該所“功能碳素材料”課題組負責人。
是什么驅動江南在創業創新的大潮中揚帆起航?讓他毅然決然選擇踏上回國之路?
20年前,江南就獲得日本大阪大學電氣工學科博士學位,隨后,在日本與美國工作期間,江南先主持了新型等離子體鍍膜設備研制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后曾任美國應用納米技術控股公司熱工管理材料事業部部長。不過,“在這期間的研究,說到底是為別人做嫁衣。”江南心中早有自己的想法,“想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成果,應用到國內的相關制造企業中,推動產品與技術的轉型升級,甚至是‘彎道超車’?!?/p>
如今,江南在自己主要研究的金剛石材料及其精密加工工具和CVD氣相沉積裝備等方向上,已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申請和獲得國內外及PCT專利80余件。
天然單晶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可應用于精密刀具等工業制造,市場前景廣闊。但大塊天然單晶金剛石的價格非常昂貴,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江南的想法,就是將理論和實驗室里的成果轉化成實業,研發并生產可與國外人造單晶金剛石相媲美的“中國制造”人造單晶金剛石,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2013年年初,CVD大單晶金剛石生長技術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實驗室里研制成功。雖有同事、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張文武的支持,但要使這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真正實現產業化、國產化,中間隔著資金、管理、市場等諸多難題,困難重重。
在這個關鍵時候,來自河南的商人張軍安為該項目注入數百萬元的資本,擁有金剛石精密工具制造領域豐富經驗的國家“千人計劃”外國專家西村一仁也參與其中,攜手在鎮海創辦企業進行項目轉化。同時,鎮海將“晶鉆”選為一類重點支持高科技企業,提供500萬元資金予以支持,為“智力轉化”搭起快速通道。
僅僅一年間,該技術就迅速實現了產業化。去年8月,產品批量進入市場,實現了近千萬的銷售額,同時完成了二輪融資,企業估值高達數億元。
人物名片:
江南,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表面工程事業部主任、寧波晶鉆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