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近期多家媒體報道,素以“大包干”和“鳳陽花鼓”聞名中外的安徽鳳陽縣近期卻因眾多家庭作坊在石英石開采過程中的粉塵污染致工人職業病而又一次成為媒體聚焦的對象。
以小崗村和鳳陽花鼓出名的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還因石英石儲藏量高達100億噸,被稱為“石英之縣”。由于鳳陽縣的石英石品位高,有市場需求,刺激了大批通過加工石英石致富的家庭小作坊的興起。據不完全統計,安徽鳳陽縣一共有石英砂加工企業480多家。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云南省昭通市水富縣當地村民開始陸續前往鳳陽縣官溝鄉的砂石廠打工,主要從事粉碎砂石工作。從2006年初開始,務工回來的部分村民,開始出現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發展到最近一兩年,患者產生多種并發癥,最后因肺心病、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人開始出現。僅兩年多,3個村相繼死了12名青壯年男子。由于無錢醫治,目前村里還有30多名男子得了這種病。這些返鄉農民工患的到底是什么病?其中一個患病的村民去年6月份專門到北京大醫院進行過全面檢查,直到被權威職業病研究所專家確診為塵肺職業病后,才弄明白所謂的怪病是咋回事。
云南返鄉農民工患病死亡事件傳出后,衛生部將此事件通報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總工會。不久前,上述部門組成的調查組趕赴鳳陽縣對事件進行了調查。這些家庭作坊設備簡陋,生產時,粉塵飛揚,連公路兩邊的房頂上都會鋪上一層厚厚的白灰。由于這些作坊沒有進行工商登記,也沒有專業的操作車間,監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環保局的人一來,他們就停,人一走,他們又開工生產。有的企業還偷偷在夜里生產。
其實,滁州市和鳳陽縣政府多年前就對如何開發鳳陽石英石進行了規劃論證,并引進了30多家有一定規模的玻璃及其制品加工企業。鳳陽縣縣長范迪軍告訴記者,此次事件出來之后鳳陽縣關閉了所有的無證經營的加工作坊,并按照有關法規拆除了違法生產作坊的加工設備和廠房。對于有證企業進行停產整頓,并根據國家法律制定了相關的8條標準,達到標準之后才準其進行生產。縣里還在石英石礦山附近規劃了加工產業園,今后達標的企業將進入產業園進行規范化的生產。范迪軍告訴記者,今年2月滁州市和蚌埠玻璃工業設計院在合肥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聯手打造滁州(鳳陽)千億元硅產業基地。4月份,鳳陽縣人民政府又與中材集團簽定了戰略合作協議。引進這些優勢企業的目的就是為了使鳳陽縣的石英石資源開發走上規范、有序、高效的道路。
5月17日,安徽省省長王三運在出席中材集團與安徽省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簽字儀式時強調,一段時期以來,由于在非金屬礦開發中存在著有水快流的思路,導致形成了有水亂流的狀況,生態環境極度惡化,老百姓沒有獲利,地方政府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對非金屬礦進行有序開采和規范化管理,必須引進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