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當前正在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先進制造領域,形成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是其中的一項重大工程。美國制造業創新中心圍繞特定的先進制造...
我國當前正在大力實施 《中國制造2025》,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先進制造領域,形成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是其中的一項重大工程。美國制造業創新中心圍繞特定的先進制造技術整合創新資源、打通創新鏈、商業化運作、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并重等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國研視點
創新中心多途徑促進技術轉化和應用
圍繞著先進制造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美國制造業創新中心形成了多元化的促進舉措。這些舉措主要沿著兩個方向展開:一是以創新項目為紐帶,以中小企業為核心,著力于應用研究和商品化兩個關鍵環節,打通技術成果轉化的創新鏈條,使新技術應用能夠快速過渡到量產階段;二是為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掃清各種障礙,包括制定各種應用標準、為新技術應用提供適用性人才等。
(一)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活力
中小企業是美國技術創新和轉化的主體,在“產學研政”組成的創新生態系統中,中小企業是產業界的核心代表,具有極高的參與度和話語權。首先,中小企業在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的領導委員會中,保有一定比例的席位。其次,創新中心在組建時,要求必須有較大數量的中小企業參與,譬如美國制造150個會員中,就有三分之一是中小企業。第三,在創新中心運作過程中,它所支持的技術創新項目必須是當前行業內的首要關注領域,這就要求那些掌握前沿技術的中小企業能夠充分參與到創新中心中來。
(二)著力于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的薄弱環節
一是為企業打通先進技術轉化的兩個關鍵環節。創新中心承擔了先進技術的應用研究任務,彌補了創新鏈中從基礎研究到商品化的關鍵一環。同時,創新中心也積極參與商品化環節,在其能力范圍內形成新技術應用的原型樣機,使企業能低風險、低成本、高效率地從試驗性應用快速過渡到規模化生產。二是為企業提供各種專業服務,提升企業承接先進技術的能力,包括提供新技術應用的信息、咨詢、設備和培訓等各類配套服務,提供與其他會員共同技術開發的合作,促進大中小及初創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和經驗分享。
(三)強化系統內各會員單位的共享合作
各創新中心都制定有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使用權分享制度,以保障其會員機構,尤其是中小企業,能夠以合法的方式獲得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此外,創新中心還建立了各種共享機制,包括技術設施共享、共同的技能培訓、最佳制造技術實踐分享、內部成員和外部相關者的信息共享等。通過共享合作,創新中心與會員企業能夠達成對先進技術未來發展方向的共識,并在技術應用、人才培養和就業創造上形成共同利益和一致行動,更加高效地實現前沿的、跨領域的技術轉化。
(四)主導推進先進制造技術應用標準的制定
創新中心通過與產業界、國內外技術標準制定者及政府部門的通力合作,積極參與并主導適應于新興技術的各種標準制定。同時,為加快標準推廣,創新中心還為制造企業提供各種適應新標準的軟硬件設施與服務,包括技術參考數據、科學和工程數據庫、技術應用的相關設施等。
(五)建立人才培養機制保障新技術轉化和應用的人才需求
創新中心作為教育系統與產業系統之間的橋梁,引導教育系統加快培養新技術應用所需的人才。創新中心通過甄別新技術和新工藝,明確新技術應用所需要的技能與人才,并將此反饋到教育系統,聯合高校、社區學校和技術學校,通過設計培訓計劃和課程、設置技能認證和頒發資格證書、完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科的教育大綱、提供實習和實踐機會等,為新興制造業產業輸送合格的、匹配的科研人員與技術工人。譬如,未來輕量制造中心將輕量設計課程納入了美國22個州的教育系統,美國制造中心聯合一些制造工程院系推出了3D打印課程,并向1000多所學校捐贈了3D打印設備。
對我國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的啟示
美國制造業創新中心是公私合作、商業化運營的一個成功實踐,通過政府牽引、企業主導、高校和科研機構支持,充分整合各種創新資源,形成了一個合作共贏的創新生態系統,打通了先進制造技術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商品化、規模化生產的創新鏈條。我國當前正在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先進制造領域,形成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是其中的一項重大工程。長期以來,我國始終存在著創新鏈不順暢、科研機構與企業“兩張皮”的問題,導致科研投入較多,但成果轉化應用不多、創新效率不高。美國制造業創新中心圍繞特定的先進制造技術整合創新資源、打通創新鏈、商業化運作、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并重等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一)制造業創新中心應專注于一個特定的戰略性技術領域
為避免創新資源分散,每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應專注于一個特定的技術領域。技術領域的甄別,要充分聽取產業界和學術界的意見,并向更廣的利益相關者公開咨詢。所選定的技術領域要符合我國制造業發展的現實與長遠需求,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能夠切實促進我國制造業產業能力的提升。創新中心的牽頭單位或管理單位最好是該領域內的非營利機構,長期從事本領域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在行業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與權威性,有較好的產學研合作基礎,能夠充分整合和利用領域內的各種創新資源。
(二)制造業創新中心應圍繞構建創新生態系統組建
一是要充分依托地方資源。創新中心可以設在本領域制造業集聚的代表性地區,以便于先進技術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美國制造業創新中心的設立地的選擇,充分考慮了當地在相關產業、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創新鏈上下游的配套情況,如美國未來輕量制造創新中心設在底特律,與該地區是美國汽車產業集聚區密切相關。二是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如多層次的會員機制,將本技術領域內的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產業聯盟等吸收進入,形成一個“產學研政”協同合作的創新生態系統。創新中心要圍繞新技術轉化和應用,加強學術研討、信息共享、設施開放、項目合作等工作,使得創新生態系統能夠切實運轉起來。
(三)制造業創新中心要以打通技術創新鏈為核心任務
我國制造業創新中心的主要功能是開展共性重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示范,核心是推進先進制造技術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創新中心應針對我國技術創新鏈不暢的問題,整合領域內的創新資源,以創新項目為紐帶,加強先進技術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商品化試制,打通技術成果轉化的創新鏈條。創新中心首先要對本領域內的先進制造技術進行甄別,然后對選定的技術要制定明確的轉化路線圖,形成不同創新環節的研發項目,再以招標等形式向由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組成的科研團隊發放,最終將先進制造技術轉化為可規模化生產的產品,為產業部門快速規模化生產創造條件。
(四)制造業創新中心應采取靈活的運作機制,充分發揮產業和企業的主導作用
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為一種新型的、專注于應用開發的公共研究機構,具體運作上應采取新模式、新機制。創新中心設立和組建時,政府須發揮主導作用,但在具體運作時,政府不能再“包辦”,其融資方式、治理模式及項目運作,要充分發揮產業和企業的主導作用,以產業和市場的實際需求為根本出發點,采取商業化、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創新中心內部要建立起合作共享、利益一致的運行機制,激發系統內各機構的創新活力,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大企業要發揮資金、信息和生產設備的優勢,中小企業要發揮對新技術敏感的優勢,高校和科研機構要發揮基礎研究和科研人才的優勢,政府部門要發揮統籌協調的優勢。
(五)制造業創新中心要為先進制造技術后續的應用推廣創造條件
把技術成果轉化為商品或應用性示范只是制造業創新中心的第一步工作,最終是要把先進技術推向市場,能夠為企業大規模應用,形成產業的制造能力。為此,創新中心既要充當技術“孵化器”的角色,也要為后續的應用推廣創造條件、掃清障礙、鋪平道路。一是要為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制定各種標準,使其能夠為相關各方所接受;二是要成為產業部門與教育部門之間的橋梁,促進教育部門將先進制造技術的技能要求納入教育體系,為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培養出大批量、多層次的適用性人才。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