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到23日,第四屆中國金剛石相關材料及應用學術會議在華僑大學王源興國際學術交流中心600人廳隆重舉行。
華僑大學副校長、脆性材料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徐希鵬教授致開幕詞
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院長呂智院長致歡迎詞
本次會議是由華僑大學脆性材料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大學國家超硬材料重點實驗室、國家特種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福建萬龍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福建泉州眾志金剛石有限公司、福建羅源縣偉利金剛石刀具廠、福建廈門林光工貿有限公司協辦;華僑大學脆性材料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
行業專家、相關科學研究院及高校代表、企業精英等100多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得到了主辦方和協辦方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招待,中國超硬材料網應邀全程參加了此次會議。
本次會議的宗旨是為超硬材料及相關領域的專家、技術人員及企業家提供交流平臺,加強國內同行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共贏、以促進我國超硬材料及相關行業的蓬勃發展。
百花齊放
本次會議內容主要分為特邀主題報告會和大會交流兩個部分。兩天內共有澳大利亞的黃含教授(報告題目:金剛石砂輪在高速和微納磨削中的應用)、日本的林偉民教授(報考題目:金剛石工具在半導體制造及超精密加工中的應用)以及呂智教授、賀躍輝教授、賈曉鵬教授、劉浩博士、鄧福銘教授、傅玉燦教授、李遠博士、栗正新教授、王永國教授、張建國博士生等38位專家及學者在大會上發言。內容涉及超硬材料、超硬材料制品以及相關材料等方面,包括其機理探討、工藝探究、應用拓展、發展趨勢以及市場前景等等。來自全國各地、各個部門企業的專家們依次登場,用科學、嚴謹、詳實的學術報告向聽眾展示了他們在行業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和對金剛石學術問題的不懈追求,同時也給聽眾描繪了一幅中國超硬材料發展趨勢的全景藍圖,他們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態度、以及表現出的對行業的無限熱忱,不時贏得主席臺下的陣陣掌聲。
黃含教授(澳大利亞)
林偉民(日本)
栗正新教授
王永國教授
張建國博士生
智慧碰撞
提問者:教授你好,我對你們研究的陶瓷結合劑對金剛石顆粒把持力檢測的課題很感興趣,金剛石與磨粒之間把持力的檢測一直以來就是困擾行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嚴重影響了金剛石工具的標準化生產,所以請允許我對你們的研究提兩條建議。
專家:你說。
提問者:一是你們的把持力檢測公式還有改進的地方,應該通過更多的實驗加以修正。
專家:那么二呢?
提問者:你們這個課題我太喜歡了,希望你們一定要繼續研究下去,為中國金剛石工具基礎研究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是發生在會議現場學術交流一個喜性瞬間,在每一位專家講述完學術報告后,都會留下部分時間與臺下的聽眾進行交流,并有大會特邀的嘉賓主持們連接報告和交流環節,臺上專家,臺下聽眾,用語言交流,用智慧碰撞。專家們或者堅持己見,向對方闡述自己的觀點;或者相互探討,精益求精。古語有云;學術之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會的交流期間犀利、智慧的思想交鋒不僅使得會議現場氣氛活躍,更真正契合了本次學術會議為行業提供交流平臺的宗旨。
現場交流
大會特邀嘉賓、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超硬材料分會秘書長李志宏主持會議
碩果滿裝
經過2天緊張的大會主題報告和分會交流,本次會議取得了累累碩果:主題報告共發表文章8篇,大會交流共發表論文19篇,一共收到論文40余篇。論文得到了組委會專家的認真審閱,此次會議的優秀中文論文將安排在《超硬材料工程》雜志上正式發表,優秀英文論文將安排在國際期刊《Solid State Phenomena》(EI)上正式發表。
更重要的是每年一屆的金剛石相關材料及應用學術會議為行業同仁建立了一個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保持科技創新,積極互通有無,中國超硬材料產業才能又快又好的發展。
第四屆金剛石相關材料及應用學術會議開幕式由華僑大學郭樺教授主持,華僑大學副校長、脆性材料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徐希鵬教授、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呂智院長作為主辦方代表分別作了開幕致詞。
全體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