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月1日開幕的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來自國內外的工業4.0方案提供商同臺競技,共同勾勒未來智能工廠的藍圖。黃河旋風子公司明匠智能展出智能網關“牛頓1.0”系統等。與德國相...
11月1日開幕的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來自國內外的工業4.0方案提供商同臺競技,共同勾勒未來智能工廠的藍圖。黃河旋風子公司明匠智能展出智能網關“牛頓1.0”系統等。與德國相比,工業4.0推進中中國企業面臨著特殊情況。國內企業很多應用級設備從80年代至最新進口設備,控制系統類型繁多,應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品牌多達十余種,多為單機設備運行,不具備監控功能,依賴于現場人員管控,效率和安全性較差,不同設備之間配置、性能、負載差別較大。當前僅個別最新設計智能產線具備信息化基礎能力,尚未形成集中監控的群體效應,隨著設備不斷增多,對管理能力有更進一步的要求。
因此,開啟工廠內不同設備互聯互通的“鑰匙”,進行多協議、多通訊通道的轉化,才能實現大數據云技術對制造業的信息化集成,最終實現智能制造。而這一點,對國內想進行智能化工廠改造的企業來說,至關重要。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網關“牛頓1.0”系統,有效破解了這一問題,不論是西門子,還是三菱的設備,即使協議不同,通過“牛頓1.0”系統都可以成功實現不同協議間的無縫轉換,從而集成所有生產流程中的數據,傳輸到工業云平臺智能工廠平臺,“指揮”現實中的生產流程。
同時本屆工博會上,明匠智能讓現場觀眾看到了未來工廠的真正模樣。多層穿梭立庫:原材料出入庫無需人工值守,產品到物料均通過穿梭車、立體庫、提升機實現原料的在自動裝配。制造柔性單元:自動引導小車加機器人配合視覺傳感器實現產品的柔性組裝,擺脫傳統產線的限制實現類似人工組裝。
除了實現無人值守,智能操控柔性生產外。在客戶端的訂單上,用戶可以通過智能終端如手機和工廠實時連線,直接將想要的產品訂單送達產線,實現無縫生產。在訂單產品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產品進行個性化設置。只要提出要求,生產線就會按需生產,實現高端個性化定制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讓消費者對產品有更直觀的體驗。明匠智能還利用最時髦的VR技術挖掘客戶喜好,將客戶的喜好轉化為生產訂單,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定制。
明匠智能成立之初為一家機械公司,經歷幾次股權轉讓與增資,于2014年正式變更成為“明匠智能”,產品的經營范圍也由傳統的機械加工變更為“智能化信息化自動生產線生產、機電設備安裝、機械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咨詢及服務、通信設備及相關產品的銷售、計算機軟件及輔助設備的銷售、工業自動化控制設備的銷售”。2015年11月被上市公司黃河旋風完全收購。
現在憑借在智能化工廠領域的優勢,明匠智能訂單一直處于井噴狀態。數據顯示,僅2016年7-8月內,公司就拿下29家公司企業,31個中標訂單項目,訂單合同金額約1.35億元,涉及各行業龍頭領先企業,包括:天水長控、泰富重工、合肥特鋼、寶鋼集團南通線材制品、沈陽李爾汽車、振華重工、上海寶鋼工業技術等。
目前,明匠智能已經在多個城市發起設立智能制造產業基金。首個廣西IPP(工業資產合作伙伴)項目基本落地,其他省市項目加速實現,未來還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布局22個省及地區,按照每個地區5億規模保守來算,體量可達1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