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財政部網站12日消息,財政部日前印發《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公共服務領域PPP的思路...
財政部網站12日消息,財政部日前印發《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公共服務領域PPP的思路,將進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廣應用力度和財政扶持力度,提出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領域新建項目要強制應用PPP模式。 通知稱,進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廣應用力度。在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公共服務領域,可根據行業特點和成熟度,探索開展兩個“強制”試點。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項目一般有現金流,市場化程度較高,PPP模式運用較為廣泛,操作相對成熟,各地新建項目要“強制”應用PPP模式,中央財政將逐步減少并取消專項建設資金補助。
此外,在其他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公共服務領域,對于有現金流、具備運營條件的項目,要“強制”實施PPP模式識別論證,鼓勵嘗試運用PPP模式,注重項目運營,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通知還提出,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各級財政部門要聯合有關部門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鼓勵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各類型企業,按同等標準、同等待遇參與PPP項目。要會同有關行業部門合理設定采購標準和條件,確保采購過程公平、公正、公開,不得以不合理的采購條件(包括設置過高或無關的資格條件,過高的保證金等)對潛在合作方實行差別待遇或歧視性待遇,著力激發和促進民間投資。對民營資本設置差別條款和歧視性條款的PPP項目,各級財政部門將不再安排資金和政策支持。
在鼓勵和引導的同時,通知還對PPP的推進做了進一步規范。通知明確,“確保公共資金、資產和資源優先用于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按照政府采購法相關規定擇優確定社會資本合作伙伴,切實防止無效投資和重復建設。”
業內認為,此次通知出臺將為未來我國公共服務領域PPP推進指明方向,在正向激勵的同時有利于進一步規范PPP的運作,以及切實起到引導民間投資的作用。
關于“PPP模式”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縮寫,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并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公私合營模式(PPP),以其政府參與全過程經營的特點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PPP模式將部分政府責任以特許經營權方式轉移給社會主體(企業),政府與社會主體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系,政府的財政負擔減輕,社會主體的投資風險減小。PPP模式比較適用于公益性較強的廢棄物處理或其中的某一環節,如有害廢棄物處理和生活垃圾的焚燒處理與填埋處置環節。這種模式需要合理選擇合作項目和考慮政府參與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圍與程度,這是值得探討且令人困擾的問題。
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公開推介的第一批1043個PPP項目中,已簽約項目達到329個,占推介項目數量的比例為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