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奧斯卡影帝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不僅演藝事業傲人,更極為關心這個世界,早自因《泰坦尼克號》走紅的年輕時代開始,一路積極投身環境保護、對抗全球氣候變遷、資助發展可再生能源、保育動物以及...
奧斯卡影帝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不僅演藝事業傲人,更極為關心這個世界,早自因《泰坦尼克號》走紅的年輕時代開始,一路積極投身環境保護、對抗全球氣候變遷、資助發展可再生能源、保育動物以及各種天災人禍的慈善救助,在2006年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拍攝《血鉆》之后,他也極為關心沖突鉆石的議題,于是,當他得知一家硅谷新創公司研發人造鉆石的技術時,立即主動聯絡注資。

沖突鉆石在《血鉆》拍攝的時候大約占全球市面上鉆石的1%,如今,據“全球鉆石委員會”(World Diamond Council)管制沖突鉆石的“金伯利流程認證機制”(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ion Scheme,KPCS)資料,在限制原鉆非法貿易的努力下,如今沖突鉆石只占市面流通鉆石的0.1%,雖然如此,但也并不是零。所以,如果希望確保買來的鉆石是“滴血不沾”,那唯一的辦法就是購買人造鉆石。
鉆石工廠創辦人暨CEO馬丁羅斯柴森(Martin Roscheisen)原本經營太陽能,2013年其太陽能新創事業奈陽(Nanosolar)關門大吉,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斯坦福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的公司團隊得找個新產業,羅斯柴森表示,團隊認為生意除了賺錢以外,還要能對世界有益,于是最后他們選擇了制造人造鉆石,經過2年的研發,2015年11月發布其鉆石產品,與設計師以及切割師合作,線上銷售訂婚鉆戒以及單顆鉆石。
產品出爐后 2 周內就賣光
至于鉆石工廠是怎么找到這些名人投資的?羅斯柴森表示,其實他們沒沒無聞,不過,在硅谷很少有新創事業做鉆石領域,所以十分新奇,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就傳開了。
鉆石工廠制造鉆石的方式是利用電漿爐,以開采自加拿大的小塊鉆石碎片為晶種,于電漿爐中一個原子一個原子的養晶,結晶成更大鉆石,過程大約需要1個月。電漿爐以華氏1萬度高溫產生電漿,相當于太陽外層的溫度,必須耗費很多能量,不過所使用的能源來自于水力發電與太陽能,所以過程中并無產生碳排放。
過去其他人造鉆石制造技術大多使用高壓技術,鉆石工廠使用高溫技術,加上其獨到的冷卻技術,因此能養晶培養出高品質大型鉆石,這是鉆石工廠技術與眾不同之處。其圣克拉拉廠每個月可生產1,000克拉鉆石,每兩周一次的收成可收得150到300顆鉆石,最大的有12克拉重。
人造鉆石經美國寶石學院鑒定,其成分與天然鉆石一模一樣,羅斯柴森表示,鉆石就是鉆石,科學上來說就是碳的立方面心晶體,不管是天然還人造的都一樣。而鉆石工廠的人造鉆石也賣得跟天然鉆石差不多貴,只不過線上銷售便宜10~15%,0.38克拉圓形切割鉆石要價 305美元,約9,662元新臺幣,2.3克拉鉆石則要價2.3萬美元,約73萬元新臺幣。產品出爐后通常在2周內就銷售一空。
鉆石工廠打算擴大產能,將計劃在舊金山與倫敦設立廠房。若是類似的技術能逐漸成為主流,或許有一天,鉆石將不再那么高貴,而非洲苦難的血鉆石現象也將永遠消失。
相關閱讀:關于“血鉆”
血鉆(也稱沖突鉆石、戰爭鉆石或血鉆石)是一種在戰爭區域開采并銷往市場的鉆石。依照聯合國的定義,被國際普遍不承認的非合法政府的組織(反政府組織)所出產的鉆石被稱為血鉆。由于銷售鉆石得到的高額利潤和資金會被投入反政府或違背安理會精神的流血武裝沖突中,故而得名。這些組織派系秘密地為暴徒提供活動經費,或為組建進行侵略的軍事力量籌措資金以發動戰爭。有些非政府組織聲稱,沖突鉆石的利潤是2001年9月11日的九一一襲擊事件的資金來源。
2002年11月,為了根除非洲沖突鉆石的非法貿易,維護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聯合國通過了《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制度》,未附有金伯利進程成員簽發的證明書的毛坯鉆石的進口以及面向非金伯利進程成員的毛坯鉆石的出口都是被禁止的。

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電影《血鉆》敘述因沖突鉆石的利益而在塞拉利昂引發多年的內戰
由于影片表明某些代表堅貞愛情的鉆石的來源十分血腥,引起了許多反響。影片公映時正值圣誕節時期,南非曾傳出鉆石工業共同抵制該片的消息。當影片被公開后,南非著名鉆石開采和貿易商戴比爾斯(De Beers)集團,聲明其沖突鉆石貿易占采購總額比例已從4%降至1%并由金伯利進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