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導語:福布斯雜志今日發表題目為“美夢破碎:iPhone無緣藍寶石玻璃”(ShatteredDreams:TheSapphireiPhonesThatAlmo...
導語:福布斯雜志今日發表題目為“美夢破碎:iPhone無緣藍寶石玻璃”(Shattered Dreams: The Sapphire iPhones That Almost Were Now Seem Certain N Be)的文章稱,蘋果之所以放棄藍寶石玻璃合作伙伴GT Advanced Technologies,都是因為iPhone 6屏幕的曲線邊緣惹得禍。沒有藍寶石玻璃的iPhone 6同樣熱賣,但GT Advanced Technologies卻遭受致命打擊。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
去年11月,當GT Advanced Technologies(以下簡稱“GTAT”)與蘋果公司(以下簡稱“蘋果”)簽署一項價值5.78億美元的藍寶石玻璃合作協議時,業界不是很清楚雙方意欲何為。但是,當GTAT宣布藍寶石玻璃營收將達到10億美元時,人們開始意識到,它可能被用于保護每一部iPhone的屏幕。
但是,在今年2月至9月這一期間內,GTAT和蘋果的最初計劃似乎出了差錯。新一代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均未采用GTAT的藍寶玻璃。去年11月還是要好的朋友,今年10月就失寵。GTAT昨日宣布,已主動申請破換保護。
GTAT CEO湯姆·古鐵雷斯(Tom Gutierrez)在一份聲明中稱:“今天的破產保護申請并不意味著我們將停業,相反,此舉將允許我們繼續執行既定商業計劃。”但事實上, GTAT的夢想已經破滅。而且,讓藍寶石玻璃普及到智能手機中的夢想可能也將付之東流。
最佳既定計劃
很明顯,蘋果當初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計劃,要依靠GTAT來實現。之前蘋果曾使用過同樣的戰略,且取得了顯著效果:即利用新技術,提前進入市場,從而贏得優勢。例如,iPod擁有最小的硬盤,iPhone擁有最好的觸摸屏。憑借蘋果的投資,GTAT能夠建立全球最大的藍寶石玻璃工廠。法國研究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高級分析師艾瑞克·威瑞(Eric Virey)稱:“組建該工廠只有一個原因,毫無疑問是為了iPhone。”
調研公司PTT Research金融分析師馬特·馬格里斯(Matt Margolis)也持同樣的觀點,馬格里斯說:“即使Apple Watch的銷量能達到3000萬部,那也不到GTAT工廠年產量的1/4。GTAT工廠的最終產能可以滿足1億多部iPhone的需求,但最終卻沒有一部iPhone使用。”
由于蘋果對此保持沉默,最好的解釋就是GTAT工廠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第一種可能是,GTAT沒有按期提供指定數量的藍寶石玻璃。因此,只能有一部分iPhone使用藍寶石玻璃。其次,略微曲線的屏幕邊緣設計意味著, 需要對薄薄的藍寶石玻璃層進行同樣的設計,這是一個挑戰。威瑞和馬格里斯均認為,第二種可能是蘋果放棄GTAT的原因。
未想過使用藍寶石?
不可否認,藍寶石玻璃也有自身的不足。如成本昂貴,生產工藝要求高,質量重等。雖然耐刮劃,但易碎,因此受到某種沖擊后很可能破碎。這很容易讓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蘋果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使用藍寶石玻璃。但種種跡象表明,事實并非如此。
首先,與GTAT簽署合作協議就意味著,GTAT的藍寶石玻璃產能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威瑞預計,GTAT藍寶石玻璃產能相當于其他100家藍寶石玻璃制造商產能的2倍。馬格里斯也預計,2015年GTAT藍寶石玻璃產量能夠滿足至少1億部iPhone和3000萬部至5000萬部的Apple Watch的需求。
其次,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制造商康寧曾公開抨擊用藍寶石保護手機屏幕。如果康寧沒有意識到蘋果要投靠藍寶石陣營,何須多慮?
另外,京瓷(Kyocera)今年已經推出了采用藍寶石玻璃的低價智能手機。科技媒體Engadget曾試圖破壞其屏幕,結果以失敗告終。京瓷已經證明,保護手機屏幕的最佳材料就是藍寶石玻璃。
未來屬于柔性屏幕
過去,蘋果一直拒絕使用OLED技術,原因之一是存在所謂的色彩重顯(Color Reproduction)問題,其次是要依賴于競爭對手三星。
但在未來兩年至三年,顯示屏市場將發生重大變化。OLED將能適應各種形狀,三星Galaxy Note Edge就是一個開始。得益于Kateeva等公司的新技術,生產柔性顯示屏將變得更加容易。這將帶來兩方面的影響:1)可彎曲、折疊和擴大的顯示屏將成為可能;2)幾乎堅不可摧的屏幕將變成日用品。
為此,即使蘋果推出藍寶石玻璃的iPhone,其生命周期也不會很長。但是,鑒于蘋果不會輕易采用最新技術(除非產能達到數千萬級),可以斷定iPhone 7也不會是第一款采用真正柔性屏幕的產品。
雖然沒有采用藍寶石玻璃,但并未影響iPhone 6的銷量。相比之下,對于GTAT而言,卻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