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今日有38家石材企業遠赴卡塔爾尋找商機。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石材界正醞釀在迪拜設立石材貿易中心,深入石材消費市場,目前已進入省級有關部門審批階段。在歐美市場需求急劇萎縮的大形勢下,深耕新興市場,成為保持出口增長的重要支柱。數據顯示,當前企業“抱團作戰”,力保歐美傳統市場,積極開拓中東、俄羅斯、南美等新興市場的策略已收到實效。
石材出口一枝獨秀
在石材出口商巨鱷東星石材的戴金昌看來,中東地區在此次金融危機中所受波及相對較小,加上近年國際原油價格節節上揚,盛產石油的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儲備了巨額美元,堪稱“富得流油”。正因如此,在歐美、韓國等南安石材出口傳統市場訂單急劇縮水的情況下,中東地區的石材銷售則是“風景這邊獨好。”
“相比歐美市場,南安石材銷往中東地區的還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據戴金昌分析,以去年八、九月的出口金額為基數來看,今年頭兩個月形勢確實有了明顯好轉。
前不久,香港外貿專家、萬通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洪新杰受邀來泉給外貿企業開講座。為了解市場,跑了40多個國家的他表示,對于那些想開拓新興市場的企業來說,市場調研應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而要了解到最真實的信息,就一定要親自‘走出去’,到市場上去看、去體會。
據一位長期在中東耕耘石材市場的水頭人士介紹,阿聯酋的建筑法規定建筑房屋和建筑物必須進行外裝修,因此在建筑項目工程中天然石材用量極大,其中低檔裝飾石材需求量占60%,主要來自中國、印度等;而高檔石材主要來自意大利、南美。2020年前石油王國沙特阿拉伯將在九個領域投資6230億美元(其中基礎設施1407億美元)實施“知識經濟城”計劃。在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最讓人矚目的也許就是兩地處處都在大興土木,建造新大廈就是兩國街道上共同的風景線,無論是石油原產國阿聯酋、沙特阿拉伯還是卡塔爾,乃至其他中東國家,近年建筑所需石材用量持續增長。南安市外經局有關人士透露,長期在中東從事石材貿易的南安人至少有200位,他們是企業派駐當地考察市場的先鋒。
泉州市石業商會王尚云會長認為,中東作為未來的新興市場是必然的。在業內人士看來,金融危機下歐美各國紛紛實行貿易保護、貿易壁壘,繼續擴大歐美市場存在很大困難。相反,中東的對外貿易日益開放,中東各國改變其貿易體制與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協調,放寬了外國商品進入其國內市場。例如迪拜建立了貿易自由區,征收象征性征稅。
龍頭企業到中東找礦山
細心推敲石材出口名單,不難發現,龍頭企業骨干作用依然穩固。龍頭企業為何在寒冬中依舊生機勃勃?走訪中,記者發現答案大致一樣:與國外礦山建立了穩固的直接經銷關系,甚至投資買下開采權,從而控制荒石料,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資源優勢。在各地開發礦山的內外礦業張總稱,石材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控制了荒石料就等于控制了石材的品質與價格,并直接創造最大的贏利空間。
前不久結束的土耳其建材展上,閩南話隨處可聞。記者從南安市外經局了解到,雖然進場設攤參展的企業并不多,但是考察市場的南安石材界人士有近 300人之多。南安石材工業協會副會長黃明超也證實稱,幾乎南安規模較大的石材企業老板都出動,并逗留十來天,主要還是在當地找礦山。新興市場建材展此起彼伏,卡塔爾國際建材展拉開帷幕,南安的石材企業積極備戰。
南安市長陳榮法表示,市場拓展的導向要轉型,首先要善于搶占市場新份額。他提醒石材企業要重視亞洲、東盟、非洲、南美等新興經濟體的吸納潛力,同時打破“單打獨斗”的狹隘利益觀念,主動“抱團”走出去,共同赴以上重點地區辦展或參展,并爭取向其他仍有市場需求量的國家接單,開拓境外市場營銷新份額。
集合化作戰打開市場
記者了解到,東星石材已經選擇在有中東商業樞紐之稱的迪拜設立分公司,集加工、銷售于一體,廠房正在建設當中。外貿部門人士表示,在鞏固出口創匯的同時,企業要學會用匯,抓住機遇“走出去”,開展境外投資。
往礦山靠,往市場靠,近年來泉州的石材企業紛紛走出國門。
業內人士估算,目前泉州石材企業走出去設立加工廠的就有20多家,周圍形成一支龐大的市場營銷隊伍。其中,進駐迪拜等中東地區的石材企業,大多是引進國內外的荒石料,然后利用國內的勞動力進行加工處理成半成品,再運往中東,在當地加工成規格板就地銷售。也有少數石材企業利用在迪拜等地來自東南亞的低廉勞動力,把荒石料運往迪拜進行深加工,通過制作、處理、包裝,在迪拜市場上高價出售。
一名石材企業負責人表示,要打開一個新市場少不了商業策略,除了要建立“質量為本,品牌至上”的經營理念外,改變傳統的作戰模式,形成產業鏈,達到集合化作戰顯得相當重要。在出口歐美傳統市場受阻的形勢下,如能盡快在中東商業中心迪拜設立頗具規模的石材貿易中心,無疑是打了一張具有持久影響力的廣告牌,將大大提高泉州石材在中東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