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歐盟商會表示,由于中國在推動實現經濟市場化上的努力尚不足夠,歐盟國家將很難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商會還稱,歐盟內部存在中國商品進口會消減歐盟成員國就業的擔憂。2月22日發表的報...
中國歐盟商會表示,由于中國在推動實現經濟市場化上的努力尚不足夠,歐盟國家將很難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商會還稱,歐盟內部存在中國商品進口會消減歐盟成員國就業的擔憂。
2月22日發表的報告指,2009年以來,中國產能過剩惡化,這個問題不可通過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或亞投行解決。解決這個問題要求對中國政府及其管理經濟的方式進行深層次的改革。
中國方面認為根據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的入盟規則,中國將在2016年年底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但歐盟成員國對此看法不一,而美國則明確反對。美國表示,中國經濟嚴重依賴政府組織和行政定價。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表示,歐洲議會內部普遍認為,中國正在挑戰歐洲的就業市場。
Joerg Wuttke表示,對于職位流失的擔憂已不僅存在于學術研究,而是已在布魯塞爾街頭引起示威。人民幣貶值或能提振中國出口,但讓歐盟更難做出決定。
Joerg Wuttke昨天向記者們表示:“中國未能如其領導人在2001年預計的那樣推動向市場經濟轉變。”
商會的報告指,產能過剩已經招致不斷增長的貿易緊張,比如在鋼鐵行業。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鋼鐵在2015年同比增長了41%,而國內的產能利用率──即生產中實際使用的產能──則從2008年的80%跌到2015年的67%。
Wuttke表示,如果今年稍后有一些進展,比如歐盟和中國談判已久的雙邊投資協定能落定,中國獲得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的機會或能得益。
商會的報告指,地方保護主義是導致近年產能過剩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
Wuttke表示,大部分問題都出現在地方政府保護的行業。
“中國制造2025”也可能產生新的產能過剩。該計劃旨在提升中國的制造業水平和科技含量。
商會的報告指,那種認為“一帶一路”和亞投行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想法可能有所誤導,它們在吸納過剩產能方面作用有限。
Wuttke說:“我認為這個想法被有些人綁架了。他們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來推遲解決產能過剩的決定,把它們做為一種安全閥。”
中國政府應該從根源上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比如改革財政體系,讓地方政府有更多資金選擇,同時嚴格限制地方政府對國企的補助。
Wuttke表示,這樣的目標不會很快見效,因為這需要在各方面包括政府內部多層次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