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年底,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啟動后,著力解決制約我國科技計劃引領帶動創新發展的深層次重大問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在構建新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體系...
2014年底,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啟動后,著力解決制約我國科技計劃引領帶動創新發展的深層次重大問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在構建新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體系框架和布局方面,原有的近百個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被優化整合為五大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據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要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主要領域的重大科技瓶頸問題。作為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肩負為其他四類計劃的優化整合和管理改革“架橋鋪路”的重要使命,其啟動實施集中體現了改革進行至今各項工作取得的實質性進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各重點專項從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范的全鏈條設計和一體化組織實施,加速基礎前沿最新成果對創新下游的滲透和引領。
科技部副部長侯建國介紹說,改革后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更加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并在組織管理環節上銳意創新:首先,征集科技需求,凝練形成任務方向;其次,編制各專項實施方案,戰略咨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咨詢評議,部際聯席會議審議布局并按程序報批;最后,編制發布年度項目指南,專業機構開展申報受理、評審立項、檢查驗收等過程管理。此外,監督評估工作將貫穿全部流程。
近百項科技計劃整合為五類科技計劃后,不少人擔心中央財政支持的經費是否會縮水?對此,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霍步剛直言,科技計劃的整合不是“為整合而整合”,而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形成全鏈條設計、一體化實施,不會因為科技計劃的優化整合而減少財政科技投入,相反會加大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穩定經費支持和基礎研究投入。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指南解讀
納米科技匯聚了現代多學科領域在納米尺度的焦點科學問題,促進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引領新的技術變革,是全球范圍內最大和最有競爭力的研究領域之一。納米科技是指在納米尺度(1-100納米)上研究物質在原子、分子水平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這些特性多學科交叉的科學和技術,目標是直接利用原子、分子及物質在納米尺度上表現出來新穎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
世界各國尤其是科技強國都已將發展納米科技作為國家戰略,美、德、日、英、法等國家已經形成了從探索納米尺度新結構、新性能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到全力打造納米技術的產業鏈。目前已經有許多納米技術已經開始進入市場,據估計2013年全球市值約2540 億美元。現階段納米科技及產業化仍處于快速發展期,未來在新興技術領域具有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指南編寫組成員、北京大學教授朱星認為,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起就重視納米科技研究。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通過國家各部門的支持和廣大科研人員的努力,中國的納米科技研究水平已經進入國際研發的第一梯隊,擁有一批國際水平的研究基地和研究人員,與國際納米技術同步發展,具備國際競爭的話語權,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從基礎研究拓展到與能源、環境、健康、標準等重大應用領域相結合。特別是自2008年以來,中國在納米科技方面發表的論文總數一直在國際上名列第一,論文的引用頻次世界第二,表明我國納米科技研發的整體實力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新型納米材料、納米器件、納米醫藥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實現產業應用,未來在新興技術領域仍有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
朱星介紹說,“納米科技”重點專項將部署新型納米制備與加工技術、納米表征與標準、納米生物醫藥、納米信息材料與器件、能源納米材料與技術、環境納米材料與技術、納米科技重大問題等7個方面的研究任務,支持科學家面向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和突破關鍵技術進行一體化設計,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示范全鏈條組織項目。
對此,“納米科技”重點專項指南編寫組成員、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王琛認為:“納米重點專項的實施將保持我國在納米科技國際競爭中的優勢,突破科學創新與技術創造不足的難題,提高我國基礎研究的國際影響力,推動相關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力爭在若干優勢領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推動我國高技術產業領域的技術變革,帶動和支撐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我國建成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起到重要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