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蘋果公司22日宣布,計劃在中國北部、東部和南部電網地區,建設超過200兆瓦的太陽能項目。另稱,其在四川建設的40兆瓦太陽能項目現已完成,這些安裝在四川的太陽能裝置產生的電力會進入國...
蘋果公司22日宣布,計劃在中國北部、東部和南部電網地區,建設超過200兆瓦的太陽能項目。另稱,其在四川建設的40兆瓦太陽能項目現已完成,這些安裝在四川的太陽能裝置產生的電力會進入國家電網。蘋果表示,公司在中國的運營已達到“碳中和”,其在四川建立的太陽能項目產生的能源,超過蘋果中國辦公室和零售店所需的全部電力。
事實上,在互聯網+背景下,能源互聯網已成為風口。為在未來搶占先機,互聯網巨頭紛紛開始行動,布局能源互聯網產業。
蘋果的新能源情懷
蘋果公司稱,其啟動項目旨在減少在中國生產制造合作伙伴的碳足跡,滿足蘋果在中國辦公室和零售店所需的全部電力。
在科技公司中,會有手機回收之類的項目,但沒有其他公司會在清潔能源上如此大規模投入,無論它每年盈利是否高于蘋果。
“環境變化是當今亟待解決的挑戰之一,現在是時候行動起來了。”蘋果公司的CEO庫克表示,不僅自己要用上清潔能源,還要逐步幫助自己的供應鏈(例如富士康)也用上清潔能源,自己供應鏈企業未來也要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作為蘋果最重要的代工廠,富士康將從河南工廠開始,到2018年建設400兆瓦太陽能項目,這大約相當于其鄭州工廠生產iPhone的能源消耗。2012年,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對蘋果提出批評,認為蘋果在為耗能巨大的數據中心供電上,過于依賴基于礦物燃料能源。目前,蘋果公司在中國和美國100%的運營設施,以及全球范圍內超87%的運營設施,均由可再生能源供電。
業內人士介紹稱,蘋果在太陽能領域的積累并非心血來潮,蘋果始終致力于延長設備使用時間。早在2011年就申請多項專利,蘋果主要希望推出太陽能配件,以在沒有電網的地區也可以隨時隨地充電,延長設備使用時間和電池壽命。
早在2009年,蘋果發布的17英寸MacBookPro就配備了內置電池,雖當時飽受批評,但電池的表現卻有了大幅提升。然而,現有電池在其容量和成本方面潛力有限,且對于移動設備來說,充電器已成限制其“移動”的罪魁禍首。
如今,新能源項目成為蘋果的情懷,一方面可對蘋果公司品牌價值形成激勵,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其產品及數據中心,在能源供給方面提供保障。
互聯巨頭進軍能源領域
蘋果公司其實并不孤單,谷歌從2007年開始,斥資數億美元在風電、太陽能、地熱發電等領域試水。2014年6月,谷歌向位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Lenoir的數據中心投資6億美元,與當地供電公司DukeEnergy合作,向大公司銷售可再生能源;同時在非洲通過聯合美國其他公司收購當地新能源公司,搶占非洲市場。
而更多互聯網公司則是通過提供技術服務切入能源互聯網。2015年2月,微軟和AutoGrid合作,以AutoGrid能源數據平臺為基礎,使得MicrosoftAzure云平臺可以服務電力和能源企業。
在國內,騰訊從電網切入,與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互聯網+電網”服務應用平臺展開深層次合作,正式實施“互聯網+電網”戰略。騰訊此次牽手國網,可視為試水電力市場前的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