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至5月,我們公司生產的金剛石鉆頭產值已突破一個億,同比增長69%,創歷史最好水平。”石油機械江鉆股份公司武漢鉆頭制造廠生產計劃主管張驥指著數據表,分析金...
“1至5月,我們公司生產的金剛石鉆頭產值已突破一個億,同比增長69%,創歷史最好水平。”石油機械江鉆股份公司武漢鉆頭制造廠生產計劃主管張驥指著數據表,分析金剛石鉆頭產量、當量、產值、收入、產品結構的變化情況。面對石油鉆頭市場“寒冬期”和產品結構“調整期”,為提高市場競爭力,該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與鉆井客戶共同制訂技術方案,加強對鉆頭破巖等方面能力的研究。針對涪陵頁巖氣市場組建項目組,建立了人員駐點制度、巡井制度、快速響應制度等多項現場服務管理制度,并向客戶提出一攬子服務承諾。銷售人員與技術服務人員一道常駐井場,配合客戶開展駐井試驗、產品跟蹤和商務溝通等工作。與此同時,駐點人員每天巡井,接到用戶反映的問題或需求,15分鐘之內趕至現場,現場能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拍板的在約定期限內組織力量解決。針對各井隊生產進度,產品使用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案等內容,實行周報告;對于客戶急需的產品,由現場服務組向產品開發組提供需求,產品設計和生產部門開辟綠色通道確保及時供貨。
優質服務是打開金剛石鉆頭市場的秘訣其一。金剛石鉆頭分胎體和鋼體兩種型號,在此訂單中胎體金剛石鉆頭站到80%。胎體金剛石鉆頭生產工藝復雜、周期長,給一線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為保證生產順暢進行,該公司創新探索出“無縫銜接式”生產組織方式,推行整體作業計劃,通過精益改善,縮短生產周期。各生產小組將第二天的生產計劃清晰地公示在目視板上,包括生產品種、數量、加工小組、開工時間、完工進度、對應設備、責任員工、用戶個性化需求等內容。生產小組長按整體作業計劃,靈活安排各工序鉆頭品種的加工順序,并對生產完成情況進行核實,做到當日計劃與完工進度的統一。
“去年胎體鉆頭比例僅為35%,而今年胎體鉆頭比例大幅提升,給生產排班和人員調配帶來了很大難度,以前每周排一次生產計劃,現在每天溝通排出生產計劃。”該公司武漢鉆頭制造廠生產車間班長游紅兵說。
繁忙的生產激發了員工創新創效的熱情。今年,該公司武漢鉆頭制造廠緊密聯系生產實際,申報了1項機械公司改善課題和9項公司級改善課題,精益改善活動,從生產制造、工藝技術、外協加工、降本增效等方面入手,切實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勞動強度。
“過去我們燒結一個6英寸的小尺寸鉆頭,一次只能燒結一只,現在通過對工裝及加工工藝的改進,可以實現一次性燒結多只鉆頭,工效也得到大幅提升。”燒結工序員工廖曉露說。
“生產時如果品種更換,又需要重新調試設備,耗時耗力。現在上道工序就盡量將同一尺寸的產品放在一起生產,這樣就省去了調試設備時間,大大節省了產品的加工時間。”焊接裝配小組組長周琪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