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和貿易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金融危機演變為經濟危機并在全球范圍的不斷擴大,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已經逐漸顯現并進一步加深。2008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進出口呈現先揚后抑狀態。7月是全行業進出口的拐點,上半年是上升期,下半年開始進出口額增速呈雙雙下降態勢。縱觀全年,機床工具行業進出口兩方面基本保持了上年的增長速度,但是進出口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表現出新的特點。
進出口概況
1.機床工具行業外貿增幅與上年基本持平,逆差進一步縮小
據海關數據顯示,2008年全年機床工具行業進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進出口總額194.2億美元,同比增長14.4%。其中出口71.3億美元,同比增長37.1%,增幅較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進口122.9億美元,同比增長4.4%,增幅較上年同期下降1.3個百分點。進口額和出口額增長速度與上年基本保持同一水平。全年行業進出口逆差51.6億美元,比2007年減少14.1億美元,比歷史最高值的2006年減少21.6億美元。2008年機床工具行業進出口情況詳見表1。
全行業出口保持高速增長 2008年上半年,機床工具行業出口繼續延續多年以來的發展勢頭,出口增長迅猛,1-6月全行業出口額同比增長達到49.1%,比上年同期提高18.5個百分點。自7月以后,受國際市場大環境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整個行業出口額增長呈現逐月下降態勢。由于上半年增速較快,奠定了基礎,行業全年出口額增長仍高于上年同期近1個百分點。拉動我國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產品是磨料磨具、機床零部件和切削工具,2008年這三類產品合計出口額33.6億美元,占機床工具行業出口總額47.2%,出口增長貢獻率達到54.0%。
全行業進口增速開始減慢 作為世界機床第一大消費國和世界機床第一大進口國,2008年我國機床工具市場仍然活躍,1-6月全行業進口增長高于上年同期一倍以上,第三季度開始增速減緩,第四季度下滑加速,導致全年機床工具行業進口額增長僅為4.4%,是近十年以來的最低增長速度。但是數控裝置、量具量儀進口增速勢頭不減,都在35%以上。
2.金屬加工機床出口增速明顯減緩,進口增長出現反彈
2008年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金額21.1億美元,同比增長27.6%,增幅較上年同期下降11.7個百分點,為近5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進口金額75.9億美元,同比增長7.3%,增幅提高9.7個百分點。
機床出口增長貢獻率下降 美國是我國機床出口第一大市場,受其影響,金屬加工機床出口下滑較快。2008年以來出口增速一直低于上年同期,8-11月連續 4個月單月環比成為負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2008年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額占比由上年的31.8%下降到29.5%,出口增長貢獻率由上年的33.7%下降到23.6%,降幅高達10個百分點。
機床進口增速回升 占全行業進口額60%以上的金屬加工機床是拉動機床工具進口增長的主要因素。隨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陸續啟動,2008年我國中高檔數控機床需求增加,由于國內對一些大型、精密、高速、高效的中高檔數控機床需求還不能滿足,產品結構和需求結構之間還有差距,進口增速不可避免地出現反彈。2008年以來,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額同比增長基本在9%左右,雖然四季度增幅有所下降,但全年進口額同比增長仍達到7.3%,與上年同比增長-2.4%相比,上升了9.7個百分點,回升幅度較大。
3.金屬加工機床進出口格局發生變化
新興市場的崛起改變了出口市場格局。自經濟危機爆發后,美國機床市場一直在下滑,但仍沒改變我國對其出口第一的位置,2008年我國出口美國機床1.6億美元,同比下降16.0%。對印度出口以79.7%的增長速度達到了1.3億美元,由上年的第五位提升到第二位,出口額占機床出口總額的6.4%,與美國僅差1個百分點。同時,我國對巴西、俄羅斯、越南等國的出口增長較快,均達到50%以上,占比也進一步擴大。
德國進口份額占比上升,中國臺灣進口額同比增長下降 列我國機床進口前三位的依然是日本、德國和中國臺灣,合計占進口機床總額近70%。2008年自德國進口機床增長較快,金額同比增長達到36.1%,占比提高4.3個百分點,上升到第二位。中國臺灣進口為12億美元,同比下降13.7%,為近幾年首次負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達到21.8個百分點,所占比重也有所降低。
進出口特點
1.進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產品檔次提高
盡管面臨日益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金屬加工機床出口中,數控金屬加工機床占比逐漸增加,低值機床占比逐漸減少,機床出口產品結構逐步優化。2008年,我國數控機床出口金額占金屬加工機床出口總額33.2%,占比比上年提高了3.2個百分點。同時,臺鉆、鋸床、拋光機和砂輪機等低值機床的出口額,合計占比比上年減少了8.8個百分點。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指導下,一批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出口呈現高速增長。如加工中心、數控鏜銑床、數控磨床和數控龍門銑床出口額同比增長均在70%以上。近年來,企業重視開發創新高附加值產品,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一些重要產品平均價格有所提高。如龍門式加工中心、數控鏜床、數控龍門銑床、數控齒輪加工機床、數控剪切機床平均價格同比增長分別為91.9%、44.5%、253.7%、49.9%、87.9%,表明機床行業在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在機床工具行業各大類產品中,2008年進口金額增幅均高于其進口數量增幅,各類產品的平均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金屬加工機床,進口數量同比下降17.7%,進口金額同比增長7.3%,單臺平均價格增幅提高了31.8個百分點。龍門式加工中心、龍門銑床、數控銑床、數控磨床、數控齒輪加工機床、數控成形機床的平均價格同比增長分別為26.3%、35.2%、72.8%、50.4%、 43.3%、38.0%,我國進口機床產品包括大型機床產品的檔次正在提高。
2.出口退稅率調整促進企業產品升級
2007年7月1日起,包括磨料磨具、工具和插拉刨床在內的36種機床工具產品降低了出口退稅率。出口退稅率的調低,減少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行業內相關企業積極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加大對環保和節能降耗的投入,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從2008年反映出來的數據顯示,絕大部分產品出口仍保持增長勢頭,出口產品價格提高,這里有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影響,但更多的還是出口產品檔次提升在加快。如金剛石砂輪出口數量下降20.9%,出口金額增長 12.8%,平均價格增長42.5%;硬質合金鏜刀出口數量增長10.4%,出口金額增長44.6%,平均價格增長31.0%;插床和拉床均在出口數量下降的情況下,出口金額成倍增長。行業企業在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質量,開拓國際市場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
2008年末,國家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鼓勵出口,提高了部分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其中包括上述一些產品,這將對機床工具行業企業出口起到積極作用。在當前國際復雜多變的外貿環境下,各國都在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護本國利益,對他國實行限制,貿易摩擦和爭端必然會增加。因此,行業企業應繼續把出口重點放在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優化產品結構上,同時要抓住機遇繼續開拓新興市場,保證機床工具出口的穩定增長。
3.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影響開始顯現
美國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發展放緩,對我國出口影響正在顯現。2008年機床工具行業出口美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步伐開始放緩。美國作為我國機床最主要的出口市場,2008年需求急劇萎縮,與2007年相比,出口增幅下降了22.2個百分點,所占比重下降近4個百分點。出口日本金額同比增長為0.06,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以印度、巴西、俄羅斯為代表的亞洲部分地區、東歐、南美等新興市場的迅速成長,彌補了部分缺口,使得我國機床出口增長依然保持在20%以上。
危機發生后,受沖擊最大的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依賴型企業,由于近年來,行業企業在研發新品、創立自主品牌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以來料加工為主要出口產品的企業逐漸減少。2008年,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的數控機床接近70%,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不到1/4,良好的出口方式也是保持機床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
問題與建議
1.學好用好國家政策,力保機床工具行業持續增長
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確保國內經濟穩定增長,國家在2008年下半年以來集中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如國家出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到2010年底總投資約4萬億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4次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機床工具行業共有38種產品受惠;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取消進口設備免增值稅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增值稅兩項政策,有利于我國自主創新和設備國產化以及裝備制造業的振興;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降低企業貸款成本等等。這些政策將直接或間接對機床工具行業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保增長”是2009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行業企業應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密切關注國家重點投資項目,深入調研用戶企業,潛心研究用戶工藝,開發并生產出更多的進口替代產品,為各行業用戶提供更多的國產設備。
2.努力開拓市場,實現機床工具行業持續增長
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下,只有把握世界經濟的脈搏,努力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才能實現機床工具行業持續增長。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行業企業面臨訂單減少、銷售下降、庫存增加、利潤降低、流動資金不足等困難,2009年其影響仍將繼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為應對危機,促進經濟增長,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同時振興裝備制造業16個科技重大專項已陸續進入實施階段,紡織機械、汽車、鐵路、交通運輸等行業的振興規劃,為機床工具行業提供了發展空間,企業應認真研究用戶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制造高精、高速、大型的高附加值產品,逐步替代進口,實現中國裝備裝備中國。
為緩解因發達國家經濟不振帶來的出口損失,行業企業應努力開拓多元化新市場,多多關注東歐、中東、北非、南美等地區,挖掘有潛力的市場,同時大力發展與我國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的貿易和合作。據巴西外貿秘書處統計,2008年中國是巴西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雙邊貿易增長迅速,均在50% 以上。但是,新興市場發展快,隨之而來的風險也大。從長遠來看,危機之波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這部分市場。據俄羅斯2009年1月進出口數據顯示,其進口增長已出現大幅下降。因此,企業要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采取多種方式擴大出口。進一步開展國際化經營,看準時機收購并購國外知名企業,獲得先進制造技術,拓寬銷售渠道。
3.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實現出口持續增長
近十年來,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長。2003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金額僅有3.8億美元,2008年增加到21.1億美元,增加了4倍多,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37.4%,出口數控機床金額占比逐年增加,出口產品結構逐步優化。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普通機床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數控機床出口繼續保持 40%以上的高速增長。
在我國出口的機床中,目前仍以中低檔機床產品為主,產品性價比具有一定的優勢,國際上有一定的競爭力,對這類產品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但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在我國出口產品中,低檔磨料、低值工具,以及低值機床仍占一定的比例,盡管現在具有低成本優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國家相關政策和環境等因素影響,這些產品的生存空間必將愈來愈小,甚至失去市場。為此需要不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大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研制力度,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努力向國際標準或國際先進技術標準靠攏和轉化,提高國際競爭力,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