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印度尼西亞礦石禁運影響,加上2014年中國礦石庫存不少已經消化,預計2015年和2016年全球鎳供給不足。對此,上海鋼聯分析指出,按照現有礦山和現有開發項目的供給情況,預計鎳需求...
受印度尼西亞礦石禁運影響,加上2014年中國礦石庫存不少已經消化,預計2015年和2016年全球鎳供給不足。對此,上海鋼聯分析指出,按照現有礦山和現有開發項目的供給情況,預計鎳需求每年可增長2%。據此推算,至2018年會有11萬噸的供給不足;2030年將有62萬噸的缺口。供給不足將長期存在
中國將以3.3%的增速引領世界的鎳需求,在此之后每年會以1.5%減速。菲律賓無法代替印度尼西亞,2014~2018年,中國的鎳生鐵(NPI)生產約有30萬噸的供應不足。中國不銹鋼材進口原料的增加以及廢不銹比例將被迫提高。如果中國可以從印度尼西亞鋼廠或是國內鋼廠采購原料,那么可以減輕其他國家的負擔,縮小供需差距,預計2020年會有1.5萬噸供給不足,2030年不足會達到32萬噸。
印度尼西亞的冶煉項目供給預計2015年可達4萬噸,2016年可達8萬噸,2017年將達12萬噸。但是,電力成本以及地方政府的關系和現在的禁運政策是否繼續實施,都有可能造成冶煉工程的延誤或中止。另外,全球鎳供給自2007年達到頂峰后,新投資便持續減退。現有開發項目因為開發成本的上升以及技術研究課題的延遲,預計會在2018年以后開工生產。綜合來看,長期的供給不足會使今后的鎳價格上升。
禁運政策影響有限
由于落后國家中產階級的擴大和城市化進程的消費模式變更,今后不銹鋼需求會繼續擴大,預計世界不銹鋼粗鋼生產量到2018年會增長到4680萬噸。
鎳供應方面,因為印度尼西亞禁運問題,菲律賓成為最大供給國,但同時菲律賓礦石品位低,還存在環境問題、土地所有者問題、政府腐敗,以及可能面臨和印度尼西亞一樣的禁運政策等制約。而其他供給國家和區域如巴西、古巴、歐洲和非洲等同樣面臨礦石品位低、生產成本高等問題。
關于鎳庫存的問題,以中國為首的用戶端鎳原料和鎳礦石的庫存都高企,不過這一情況在印度尼西亞禁運的影響下有所緩和。
中國發展不銹鋼產業需提高廢不銹比例,另外還有從奧氏體替換成鐵氧體系的必要,這對鎳產業會有巨大的影響。
印尼礦石禁運會使35萬噸鎳短期從市場上消失。而因紅土礦石的供給不足和低品位礦石的使用,NPI生產成本從3萬美元/噸上升到4萬美元/噸。中國企業在印尼的NPI設備建設,與其說是審批手續的不確定性,實際可能是運營不透明。印度的NPI生產能力至少要到2017年才能與出口量相抵消。根據該國的電力情況,NPI生產方式目前還無法確定。而一旦其他國家也推出此類政策,會給鎳行業帶來進一步的影響。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鎳下游產業的及早建立并不樂觀,一方面由于該國的基礎建設不足,另一方面是政治風險和資金方面的不確定性也很高。
資料顯示,不銹鋼粗鋼全球生產從2003年的2330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4140萬噸,中國的占比從2003年的8.6%擴大到2014年50.5%。中國是最大的消費國,占世界的總消費43%,達1400萬噸,其后是美國、印度、日本、德國、韓國、中國臺灣以及意大利,共占36%。
廢不銹的使用無論是在成本方面還是環境方面(可再生原料)都是非常有利的,在不銹鋼粗鋼生產中,廢料使用的比例超過了50%,且廢料的需求經常高于供給量。作為粗鋼原料的NPI,與廢不銹相比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印尼礦石禁運,NPI今后的動向尚不明朗,如果生產繼續的話,高品位的NPI生產維持可能無法達到,短期內可能轉向低品位的NPI如CrMn系、400,此外不銹鋼廢料的使用也將劇增。由于有不少新增項目,加之倫交所庫存也達到最高水平,印尼的禁運政策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