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整體看來,2014陶瓷行業處于不景氣狀態,由于產能過剩,廠家降價,促銷等手段頻繁使用,導致價格整體下拉。雖促銷盈利點不足以往,但是眾多品牌及代理商仍熱衷此類手段,各類終端活動此起彼...
整體看來,2014陶瓷行業處于不景氣狀態,由于產能過剩,廠家降價,促銷等手段頻繁使用,導致價格整體下拉。雖促銷盈利點不足以往,但是眾多品牌及代理商仍熱衷此類手段,各類終端活動此起彼伏,一部分品牌在品牌推廣過程中賠錢賺吆喝(如某知名品牌整年活動巨多,但費用太高盈利少,從品牌宣傳角度,確實是一個案例;如某知名陶瓷品牌活動緊跟上述品牌,但由于市場部及銷售人員執行不到位,一直處于被動狀態。)。另一部分則著重于銷售與品牌的結合,以砍價會、團購會為主實現拉伸業績的目的(如冠珠“美麗童行”公益活動+促銷,在冠珠經銷商系統口碑較好,既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又實現了業績增長。);再有就是所謂一些純拼價格(瓷磚按斤賣,瓷磚一元起等等)的活動,最后不僅讓品牌形象下滑,銷量上也不見提升,可謂是殺敵一百自損三千。談及行業2014年瓷磚產品市場表現,微晶產品高利時代逐漸一去不復返;微晶玻璃,拋釉磚成為2014年上馬最多的產品。微晶玻璃上線多,產能爆炸式增長,一次燒技術全面推廣,成本下降,微晶玻璃產品價格急速下滑,特別是山東產區的微晶玻璃,800×800規格在終端市場以90元/片乃至更低的價格批發,價格一片混亂,在技術上沒有革新和外觀上沒有大突破的情況下,微晶逐漸走下“高利潤”神壇。
2014年,全拋釉產品成為最熱品類,成為各大廠家“救市武器”,很多私拋廠也投資成立拋釉磚為主導的“品牌”,實事上更多的是模仿大品牌花色走“性價比”路線,產品以仿石、仿玉為主,800×800規格的拋釉磚多數定位在55-75元/平方。在渠道上,拋釉產品不僅在家裝領域越來越成為主流,更是逐漸占領了工程領域,較多房企精裝開始選購拋釉產品替代拋光產品,這也證明全拋釉的價格會快速下降,并成為各個品牌搶奪市場的子彈。
說到品牌發展,一線品牌的品牌效應持續發酵,拉開了與非品牌的差距;以諾貝爾、馬可波羅、東鵬為代表的“品牌規模型”企業,在低糜的市場環境中,其品牌效應在比較優質的渠道中發揮出了效益,2013年有了較高程度的增長;而眾多老品牌雖有積淀,但由于經營品牌理念老化,組織運動力不足而出現了下滑趨勢。
行業中質量及性價比仍是三四線城市主要策略;以冠珠集團、宏宇集團和順成集團為代表的 “生產大規模”企業,由于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及質量穩定的特點,成為“性價比”策略典型代表,在二、三線甚至四線市場依然表現良好。
2014年,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工程渠道成為銷量提升點,房企開放競爭危機加劇;各品牌更加注重工程渠道的建設,無論是廠家,還是商家,工程渠道的拓展與深挖在2014年的整個銷售體系中,對業績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很多大型房地產公司開始開放式競爭,更多有競爭力的品牌逐步搶占原有品牌份額,使得工程渠道競爭趨白熱狀態。
行業中隱形渠道危機重重,“源頭式”直面消費者銷售為顯性渠道的主要方向。終端競爭劇烈,建材市場銷售人員遠多于客戶。各品牌已經從源頭開始攔截,小區渠道被多樣化深化,個別知名品牌更是將設計師渠道逐漸轉向小區渠道過度,減少中間費用直面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