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新材料依然受到熱捧。作為我市重點關注扶持的工業十大產業之一,新材料行業現狀如何,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下一步如何發展?記者就此進行了...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新材料依然受到熱捧。作為我市重點關注扶持的工業十大產業之一,新材料行業現狀如何,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下一步如何發展?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調查。記者從市新材料產業工作推動領導小組了解到,我市新材料產業企業不多、規模不大,但涉及領域面廣、門類較雜,傳統上一直作為配套產業分散于各個產業領域中。據摸底統計,我市有新材料骨干企業30家,其中5億元以上企業2家,1億元以上企業7家,規模以上企業1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30強企業2家,30高企業5家,30新企業2家。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22.2億元,同比增長38.5%,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為0.7%;2014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6.7億元,同比增長20.3%。
按照新材料技術領域劃分,30家骨干企業主要集中在高分子新材料領域、精細化學品新材料領域、人工晶體新材料領域、超細粉體及粉末冶金新材料領域和新型耐火材料領域。
雖然“個頭小”,但新材料產業的成長性和實力不可小覷。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卓立公司的信息標識打印產品、大地合金公司的硬質合金刀具、維納科技公司的專用鈦白粉、馨之源公司的香紫蘇內酯、宏程陶瓷科技公司的高純易燒結氧化鋁陶瓷粉體、晶泰航空航天高新材料公司的相控陣雷達全密封材料等產品的規模和技術水平都在行業內有較高的知名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技術創新的支撐下,新材料的產品附加值也較高。
在焦作華晶鉆石有限公司人造大單晶金剛石的生產現場,記者了解到,一顆8毫米的人造金剛石售價就超過了1000元。目前,國內20多家刀具廠是該公司的穩定客戶,產品已遠銷美國、印度、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國內單一的刀具行業需求大單晶約在每月15萬粒左右,而該公司現有產能只能滿足十分之一的需求,要想占領市場制高點,增加設備、擴大產能是當務之急。
卓立公司抓住了燙印材料國內空白的有利時機,利用10多年的時間就走上了國外同行發展70年才走完的道路,成為目前中國同行業內規模最大、產品最齊全、技術實力和裝備水平最強的專業燙印材料企業。
成長性雖好,但發展瓶頸依然存在且突出。我市新材料產業起步較晚,產業的形成剛剛顯現,總體發展水平與先進地區相比有較大差距,產業發展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
產業總的經濟規模偏小,銷售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僅有0.7%;
骨干企業較少,企業規模普遍較小,30家骨干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鑫誠耐火材料公司銷售收入僅有6億元,有11家還是規模以下企業,有的企業產品雖然技術先進,但還沒有形成生產能力;
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普遍薄弱,創新后勁不足,技術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缺乏,造成多數企業產品單一,產業鏈條較短,企業長期得不到發展;
產業集聚度較低,企業分布比較散,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帶;
新材料產業缺乏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政策支持和調控不夠,產業監管還不健全規范。
市委、市政府對新材料行業發展高度重視,建立了五大班子領導分包機制。為了盡快推進工作,新材料產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先后召開5次協調會,由市科技局牽頭,及時與市統計局、市工信局聯系有關工作,確定新材料產業重點企業并初步摸清了企業基本現狀。針對存在的不同問題,領導小組深入現場,對維納科技公司反映的影響項目建設的農戶搬遷問題和宏程陶瓷公司的資金短缺問題,與有關區主要領導見面溝通商議,督促協調解決;針對焦作天益公司發展經費短缺問題,計劃用研發經費加計扣除和貼息貸款給予扶持;鴿德新材料公司反映的成果鑒定問題市科技局已派人解決;幫助宏達力公司成立了院士工作站;組織6家新材料企業認定為省高新技術后備企業;幫助22家企業認定為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幫助18家企業建立了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幫助7家企業的40個研發項目享受了研發經費加計扣除政策。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現代化工業從無到有,并逐步發展壯大,走的是先走通、再做精的路線。現階段,我國工業水平已經與世界接軌,通信、航空航天、高鐵、汽車等領域的高新技術均已走通,在精細化、系統化的過程中必然要求新材料產業發展起來。工業發展中加大新材料的研發投入力度是長遠之計,高投入也將帶來高回報。新材料已經廣泛應用于通信、電子、航空航天、軍事等高技術領域。新材料的每一項突破,都會帶來高技術的飛躍,其形成的巨大產業需求十分驚人。我市緊緊抓住機遇,加快布局新材料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如何發揮特色優勢、鼓勵創業創新,走“系列化、規模化、協作化、綠色化”的新材料產業發展道路?業內人士建議,以產學研合作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突破口,加快發展先進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學品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培育發展電子信息材料、金屬復合材料,提升整合人工晶體材料,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做大產業規模,增強產業競爭力,實現新材料產業較快發展。
支持企業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通過培育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企業技術創新載體,進一步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充分發揮現有院士工作站的作用,利用院士的研發團隊幫助新材料企業產品升級;發揮焦作科技大市場的作用,利用省內外科研院所的科技資源為我市中小微企業服務,積極承接技術轉移項目;鼓勵新材料企業到科技資源較豐富的地區設立研發中心,利用發達地區優勢資源開展研發;鼓勵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尤其是加強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新材料科研實力較強的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
培育一批龍頭示范企業。在新材料的各領域內要培育1~2家主業突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且具有規模優勢的龍頭骨干企業,使其在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和經營管理上逐步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帶動我市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引導更廣泛的企業和民資進入新材料產業。
壯大新材料產業隊伍。我市現有的30家骨干企業顯然太少。新材料產業品種多、適合中小微企業初期的發展,因此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新材料領域,不斷有新材料企業面世;加大對現有成長性好的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研發有市場前景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主導產品,在細分市場上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專業優勢企業。
構建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圍繞我市新材料產業各個重點領域,梳理上下游相關企業,以市場機制組建產業創新聯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作共創大產業,協同承擔政府創新項目;成立新材料產業行業協會,促進新材料企業之間以及對外的溝通交流。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各級、各類科技發展專項資金要向新材料的重大產業化項目、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項目優先傾斜;要積極申報和爭取國家、省新材料相關專項資金的資助。
切實解決融資難問題。目前,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資金問題,因此要想辦法解決新材料產業內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對市場發展前景好、技術含量高、企業信譽好的新材料企業,金融機構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市、縣財政給予適當貸款貼息扶持;推動新材料龍頭企業上市融資,或通過股權交易、風險投資、企業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
新材料產業方興未艾,亟待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