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區域特色產業鏈獲批
經歷了三年多時間的努力與等待,河南省的超硬材料及制品產業近日終于拿到了全國第一個區域特色高技術產業鏈的“準生證”。
不僅是全國首家,而且在超硬材料及制品產業,河南的這個區域特色高技術產業鏈也是全國唯一的一個。
“對于這樣的一個結果,可以說是這個產業的歷史布局給河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簡稱三磨所)副所長、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明耀向記者介紹。
不僅如此,這個“準生證”還包含著一個更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河南省的10個產業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首批共計1.25億元的補助資金。
國內首家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于2008年開始啟動了區域特色高技術產業鏈試點工作,而實施區域特色產業鏈的背后,是國家扶持特色產業及促進當地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
為落實《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等國家相關規劃,發揮區域特色資源優勢,推動區域特色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形成相互銜接、協調發展的 產業集群,加快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國家發改委對河南省多個建設項目進行了審理,并同意批復了河南超硬材料及制品區域特色高技術產業 鏈。
所謂的超硬材料產業,是指人造金剛石、立方氮化硼兩種超硬材料及合成超硬材料用的原、輔材料,生產裝備和超硬材料制品等幾大類產品所構成的產品產業鏈。
而這次河南省區域特色產業鏈的獲批,也使河南省成為全國第一個獲得國家支持區域特色高技術產業鏈的省份。
對這個產業鏈建設,國家有重點的支持方向:一是強化高技術產業鏈薄弱環節,促進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二是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和壯大。
所以,國家發改委此次批復同意實施的這個區域特色高技術產業鏈,主要包括超硬材料制造、制品加工、關鍵設備和創新能力建設等四個方面。
在這四個方面,國家發改委重點支持河南省規劃的10個項目,共安排補助資金1.25億元。
“這10個項目是從《河南省超硬材料及制品區域特色高技術產業鏈總體方案》中的59個項目中篩選出來的示范項目。”作為上述方案的執筆人,劉明耀介紹說。
另據了解,獲得國家發改委重點支持的這個10個示范項目,總投資額達17.3億元,除國家安排的補助資金外,其余部分將由企業來投資。
河南特色
與其他產業相比,超硬材料卻是一個非常小的產業。
“全國范圍內也僅200多億的規模。”鄭州超硬材料產業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輝介紹說,雖然如此,但它在許多工業門類里對其他行業發展的作用卻很大。
“與其他產業相比,超硬材料占國民經濟中的分量雖然不大,上規模的大企業也不多,但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河南華晶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晶)副總裁趙清國也坦言。
對于超硬材料在工業發展與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趙清國進一步形象地比喻說,超硬材料就相當于工業的牙齒,廣泛應用于建筑、道路、鋼鐵、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領域。
而這也是河南超硬材料之所以能得到國家重點“照顧”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河南超硬材料產業之所以能成為國家區域特色產業鏈,關鍵就在于該產業已形成了由科研、人才、原材料及企業規模集中、政府引導與支持的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
這樣一組數據也只是一個平均數據。據王輝介紹,有的企業甚至在全國已達到了80%、甚至90%的絕對地位。像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耐克)生產的立方氮化硼產量在國際上排名第一。
另外,在超硬材料行業,目前已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并且每個公司都有某種產品在全國、全球占據著絕對領導地位。
“可以說,河南在超硬材料方面的優勢,國內沒地方可比。”劉明耀自豪地說。
目前,全省大約有200家超硬材料企業,而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鄭州高新區)從1999年便成立了超硬材料產業園,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四五十家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超硬材料產業基地。
而本次獲得的國家補助資金的10個項目,僅鄭州高新區就獨占一半江山。區內的三磨所、華晶、富耐克公司就承擔了5個項目,獲得補助資金6500萬元,占總資金的52%。
除了行業自身的作用與特色優勢外,河南超硬材料產業能成為首個國家批復的區域特色產業鏈行業,也是各有關單位、部門與企業“有心為之”、努力爭取的結果。
產業新課題
雖然河南超硬材料在全國甚至全球都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隨著超硬材料應用領域的逐步擴大,河南超硬材料也將面臨發展的新課題,其自身也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作為河南最有特色的產業,雖然河南在人才、技術、產能與設備都比較有優勢,但最核心的優勢在于原材料,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卻比較薄弱。”上述河南省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負責人表示。
“河南雖然是產量大省,但在超硬材料制品方面卻是我們的缺憾。”劉明耀也強調說。
在相關設備及制品方面,河南還要落后于北京、河北、廣東等地。而河南則基本上是把附加值比較低的原輔材料出口,然后經過外國的深加工再轉到內地賣,以獲得高利潤。
“河南還缺少制品規模大的企業,我們今后要加快這方面的發展速度,制品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劉明耀表示。
“現在我們是光大而不強,產品附加值低,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就小。”趙清國也表示。
在這種局面下,河南的超硬材料也有了明確的方向與目標。
在劉明耀的這份至今仍未定稿的《實施方案》里,記者看到了河南超硬材料制品這樣未來的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省超硬材料制品實現銷售收入占 整個產業鏈的60%,國內市場占有率從現在的20%提高到40%。到2012年,制品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提到45%,工業增加值達200億元,實現銷售收 入達到630億元。
為了改變目前河南超硬材料制品的落后局面,并更快地實現上述目標,劉明耀表示,這需要搞產業鏈。
王輝則表示,超硬材料園區將繼續做好產業轉移對接工作,積極開展省外的超硬材料優勢企業來鄭州的考察與投資工作,“非常希望外地企業能來投資,這樣將優化我們的產業結構,壯大本土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