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各省份公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分省GDP的平均增速降幅遠高于全國GDP降幅,中西部成為經濟下滑的重災區。海通證券最新研究報告認為,一季度經濟下滑主要源于投資下滑,中西部投資降幅更大,投資驅動模式使中西部成為未來經濟下行風險最大的區域。
報告稱,今年一季度分省GDP加權平均增速為8%,較去年的9.6%下滑1.6個百分點,降幅遠高于同期全國GDP增速0.3個百分點的降幅。報告推算:
“過去十年分省GDP加權增速平均高出全國GDP增速2%,假定這一關系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那么按照一季度分省加權8%的GDP增速倒推,一季度全國真實GDP增速或已降至6%左右。”
其中,一季度黑龍江GDP增速僅有4.1%;而難兄難弟河北、山西的GDP增速僅為4.2%和5.5%,均創2005年以來的新低;吉林、內蒙、寧夏的GDP增速也降至7%左右。
報告認為:產能過剩、債務堆積和地產泡沫破滅分別制約制造業、基建和地產投資擴張,也意味著投資驅動的中西部經濟是未來經濟下行的最大風險區。
報告提到,一季度全國投資平均降幅為2.6%,其中西部地區高達4.2%,尤其黑龍江出現26%的下降。
本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短期政策立場定調,強調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要堅持穩健和積極的現有政策基調,但要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政策,實現預期目標,還要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
上述海通證券報告認為,在就業依然穩定的的背景下,主要微刺激政策仍在棚戶區改造、節能環保和服務業消費等方面。在貨幣定向寬松開始后,預計中國央行可能繼續定向降準以支持經濟結構調整。
高盛高華研究報告預計,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出臺有節制和針對性的放松舉措,如進一步放松基建領域準入的限制,也可能針對房地產領域全面疲弱而放松房地產相關政策,但在放松限購令等問題上會特別低調行事。
本月統計局公布,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4%,創金融危機以來新低。
統計局報告稱,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繼續取得新的進展,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國內經濟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來源:華爾街見聞)
昨日國家信息中心在中證報發布報告預計:二季度中國GDP將增長7.4%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9.1%左右;CPI將上漲2.3%左右,PPI將下跌1.1%左右。
國家信息中心報告認為,當前經濟運行的下行壓力明顯,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調整的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入還債高峰,化解產能過剩面臨下崗失業難題,導致金融風險上升。報告建議加強短期流動性調節,必要時可適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本月中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開幕期間講話表示,不會推出短期強刺激政策:
“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采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長期的健康發展,努力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