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23日,國家發改委宣布,發改委,工信部日前出臺了《關于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對電解鋁行業施行分檔式的&ldqu...
12月23日,國家發改委宣布,發改委,工信部日前出臺了《關于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對電解鋁行業施行分檔式的“階梯電價”政策。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該政策真正落實,企業虧損幅度將大增,明年將有更多企業加入停減產大軍,行業必將面臨洗牌。實行階梯電價 行業或面臨洗牌
作為工業中的重要行業,電解鋁一直是我國的能耗大戶,也是我國產能過剩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今年10月份,國務院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點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并部署予以堅決遏制盲目擴張。
此次《通知》明確,根據電解鋁企業上年用電實際水平,分檔確定電價。鋁液電解交流電耗不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的,執行正常的電價;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但不高于13800千瓦時的,電價每千瓦時加價0.02元;高于每噸13800千瓦時的,電價每千瓦時加價0.08元。
據了解,2013年國內電解鋁行業噸鋁電耗在13762度左右,行業平均成本15240.32元/噸,在當前正常電價條件下尚有1167.6萬噸的虧損產能,行業虧損率達到44.46%,而電價每增加一分錢,企業生產成本將增加138元/噸左右。
這對于目前利潤空間已經很小的電解鋁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若階梯電價真正落實,企業虧損幅度將大增,明年將有更多企業加入停減產大軍,行業必將面臨洗牌。”卓創資訊分析師張猛表示。
糾正電價優惠 生產成本倍增
今年以來,河南、山西等省份正在積極申請直購電政策,而山西地區部分鋁企已與當地電廠達成了直購電協議,電價優惠幅度在0.05至0.1元/度左右。另外西南地區部分省份習慣采用電價補貼、稅收返還等政策幫助鋁企降低生產成本。
此次《通知》規定,各地要規范電解鋁企業與發電企業電力直接交易行為。鋁液電解交流電耗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或未完成節能考核目標的,不得與電力企業進行電力直接交易;不高于每噸13350千瓦時的,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優先支持其參與電力直接交易。
《通知》還強調,各地不得自行降低對電解鋁企業的用電價格,已實行電價優惠的應立即糾正。同時,要嚴格執行對電解鋁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收取政府性基金、附加和系統備用費的有關規定,不得自行減免。
業內人士表示,這表明地方政府不應該再給電解鋁企業任何形式的電價優惠了,將產能的去留交給市場決定,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如果該政策實行將從源頭上制止上述行為的發生,這必將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張猛說。
階梯電價政策如何落實成為關鍵
發改委表示,對電解鋁企業實行階梯電價,目的是運用價格杠桿加快淘汰落后電解鋁產能,減少資源過度消耗,促進電解鋁行業結構調整。下一步,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調整需要,適時在其他行業推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但是,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業內認為也存在一定的難度。據媒體報道,據上海有色網粗略統計,在目前電解鋁的運行產能中,實際核算時企業自我調整空間也比較大,在定義不是很清晰的情況下很難統計其實際的鋁液綜合交流電耗,未來能夠被執行差別電價的企業預計將較為有限。
張猛也認為,《通知》僅僅從政策層面作了說明,并沒有明確落實方式,如果由企業自主上報電耗,必有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