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開幕的廣州車展上,新能源汽車再一次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無論是外資品牌、自主品牌,亦或是合資自主品牌,在本屆車展上幾乎都推出了新能源車型。業界人士表示,2015年前后,中國汽車市場有望迎來以混合動力技術為代表的節能新能源技術普及的高潮。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則對汽車用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趨勢
近年來,汽車行業面臨的環保要求日趨苛刻,傳統汽車被指為城市大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汽車尾氣刻不容緩。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多家汽車企業的選擇。我國也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使用。如在9月17日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布的《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中,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按此通知,積極性較高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將在未來兩年內首先累計推廣不低于1萬輛的新能源汽車。
除了國家層面的支持,我國多個限購、限行的地方政府也都對新能源汽車有著較為寬松的規定,這也成了本次車展上各車企向消費者推薦新能源車的一個重要理由。
盡管國家和企業都對新能源汽車寄予厚望,但從目前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程度還遠未達到預期目標。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總共累計示范推廣3.9萬輛新能源汽車。201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只有16381輛。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 業發展規劃(2012年~2020年)》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對比這一目標,我國汽車工業還要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新能源汽車普及尚待時日,但從汽車企業對2013年廣州車展的重視程度上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將從此前單純的展示向規模化生產轉變,短期內最有可能實現產業化的技術便是混合動力技術。
新能源車對用鋼提出更高要求
未來汽車技術將以安全、節能、環保、智能為發展方向,作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的新能源汽車,對與汽車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對車用鋼材的應用提出了更大挑戰。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康永林表示,新能源汽車更加看重車身的輕量化。實現輕量化,可采用高強、超高強鋼和鋁復合輕質材料,還可以從設計上考慮對整車結構優 化。近年來,熱成型鋼在汽車上的應用逐漸增加,如汽車的防撞件和車身邊梁等都可采用熱成型鋼,熱成型鋼的優勢在于其冶金成分簡單、成本低、具有超高強度。 未來汽車用鋼通過綜合運用現代冶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模擬技術等手段,在強度、剛度、抗沖撞、可成型等綜合性能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專家何偉也表示,材料性能的提升對減重尤為重要,采用高強鋼是輕量化的有效措施,將合適的材料用到合適的位置,用合適的工藝制備出最優的結構。
這一點已經在新能源汽車上有所體現。據悉,在此次車展上備受關注的上汽集團榮威550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車體上,高強度和超高強度鋼板的應用比例已達到67%,超高強度UHSD車身已經有了全面媲美豪華車的車身強度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汽車用鋼在安全性、輕量化、成本、材料全生命周期以及綠色制造方面仍有很大的優勢,仍是汽車制造的最主要材料。未來汽車用鋼將與創新的先進成型制造技術相結合,與鋁合金等輕質材料相結合,使汽車輕量化和排放滿足更高指標的要求。
未來汽車用鋼還將應用現代計算設計技術,使部件和整體結構更加優化,并通過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實現發展并不斷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