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超硬材料網訊】11月14日下午,為紀念中國金剛石誕生五十周年,作為慶典活動之一的“超硬材料行業老專家座談會”在鄭州三磨研究所隆重舉行。此次座談會目的是廣泛聽取行業老專家對我國...
【中國超硬材料網訊】11月14日下午,為紀念中國金剛石誕生五十周年,作為慶典活動之一的“超硬材料行業老專家座談會”在鄭州三磨研究所隆重舉行。此次座談會目的是廣泛聽取行業老專家對我國超硬材料現狀的分析與思考,集眾人之智,為中國超硬材料行業未來發展指出一條高效發展之路。

此次座談會邀請的行業老專家均為我國超硬材料行業各領域最早參加的代表者,他們是中國超硬材料行業發展的墾荒者、他們是中國超硬材料航悅發展的奠基人,他們見證了中國超硬材料行業的每一步發展歷程,他們為中國超硬材料五十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績而衷心驕傲。會議由鄭州三磨研究所所長朱峰主持,參加會議的行業老專家有:衛鳳午:高級工程師,人造金剛金剛石雜志創始人之一,曾任主編;王光祖: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研究者、人造金剛石中間試驗的主要參加者,金剛石工業化生產的踐行者和超硬材料產業發展的推動者;王秦生:從事金剛石制品研究、我國第一個超硬材料及制品專業的創辦者;趙云良:教授級高工,從事PCD、PDC、PCBN研究與工業化生產;夏瑤峰:三磨所“121”課題研究室主任;院興國:教授級高工,從事人造金剛石微粉研究;賀以權:三磨老所長;方嘯虎:教授級高工,主要從事超硬材料與制品的研發與應用、金剛石地質巖心鉆探的推廣應用等;李振潛:我國地質勘探金剛石鉆頭的開拓者;王治安:北京人工晶體研究所,教授級高工,從事人造金剛石兩面頂壓機和合成工藝研究;沈主同:北京物理所教授,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研究者;陶知恥:教授級高級工,我國人造金剛石產業化初期地礦系統的踐行者;候 立:教授級高工,北京人工晶體研究所,從事金剛石薄膜(CVD)研制;鄒廣田: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羅錫裕:金剛石制品胎體粉沫(含預合金粉)和觸媒合金粉沫研究制造;陸乃焜:我國第一臺六面頂壓機的設計者;柳文明:傳壓密封介質—葉蠟石的研究者和替代產品的開拓者;胡恩良:我國合成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兩面頂壓機的設計者,第一顆人造金剛石“121”項目的主要負責人;繆樹良:從事人造金剛石碳素研究生產;王德新:勝利油田鉆井工藝研究院,從事石油鉆頭開發工作;盧飛雄:第一顆人造金剛、CBN的研究者;張興棟:工程院院士。

行業老專家在會議中首先高度肯定了我國超硬材料行業五十年來取得的輝煌成績,他們認為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這不僅是我國超硬材料行業技術的進步,更是我國社會建設、市場經濟以及工業行業整體的進步,兩者相互相成,相互推進。超硬材料行業是我國工業的驕傲。老專家更是盛贊三磨研究所為中國超硬材料行業發展中所做的貢獻,并且殷切希望組建成功的精工集團在未來能更好地促進我國超硬材料行業的發展。
但是針對我國超硬材料行業發展現狀,老專家也指出:我國超硬材料行業目前也存在著不少亟需解決的問題,比如材料方面,行業競爭激烈、公司競相壓價,金剛石的出口價格過低,不利于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希望協會在尊重市場經濟原則的基礎上,引導建立人造金剛石出口聯盟,逐步爭奪我國超硬材料在世界范圍內的話語權、定價權。
老專家們還指出,超硬材料的發展前途是寬廣的,一方面要注重探索人造金剛石的功能化的應用,畢竟金剛石在諸多功能性上性能優異,如果在此方面取得進展,將會引領許多行業取得革命性的進步與變革;另一方面在未來要更加注重超硬材料制品的發展,中國既要做材料強國更要做制品強國,希望我國超硬材料制品行業能多種多樣發展,金剛石工具要品種繁多、星羅棋布,使中國真正成為超硬材料及制品強國。
一位老專家在談話中趣談到”我們對中國超硬材料行業未來的發展都報以極大的信心,因為我國超硬人的進取精神比美國超人都要硬!”
最后,會議在愉快的氛圍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