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實施“雙反”并未動搖中國光伏組件在美國的有利地位,對美出口仍逐步攀升,部分美國企業卻因技術落后、價格競爭力不強被市場淘汰。?
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實施“雙反”并未動搖中國光伏組件在美國的有利地位,對美出口仍逐步攀升,部分美國企業卻因技術落后、價格競爭力不強被市場淘汰。在歐盟對中國的光伏太陽能產品“雙反”調查以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結束后,中國光伏太陽能企業卻再度遭遇美國企業的訴訟。專家預測,未來國內光伏企業或將面臨更多類似訴訟。訴中企操縱價格。

“之前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只是增加了企業的進口關稅,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仍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ECD 此舉是進一步打擊中國光伏企業。”卓創資訊新能源分析師王曉坤10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自去年美破產光伏企業Solyndra起訴上述3家企業、索賠15億美元后,第二家美國破產光伏企業發起的訴訟。
在去年的訴訟中,Solyndra指控中國組件制造商與多晶硅生產商、金融機構和政府機構共同組成了卡特爾壟斷組織,使得組件可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美國銷售,在中國光伏企業壟斷行為的影響下,其營業損失達到15億美元。
美破產光伏企業為何會屢屢起訴中國光伏三巨頭?王曉坤告訴導報記者,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實施“雙反”并未動搖中國光伏組件在美國的有利地位,對美出口仍逐步攀升,部分美國企業卻因技術落后、價格競爭力不強被市場淘汰。
公開數據顯示,天合光能在美國的營收業績,占公司銷售份額的比重從14%躍升至25.5%,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英利2010-2012年間在美國的營收分別達到人民幣12.16億元、21.37 億元、16億元,占公司銷售份額的比重從9.7%逆市攀升至14.1%;英利方面則透露今年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有望取得250%的爆發式增長。
“今年美國新增光伏裝機將達到5.2GW ,增速將超過50%,新增裝機量僅次于中國。廣闊的市場空間吸引著中國企業。”王曉坤認為,ECD 此次訴訟的目的在于遏制中國光伏企業在美發展。從“雙反”到“單反”
對于美國企業的訴訟,山東科創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德勇告訴記者,雖然美國方面對中國光伏產品早已作出“雙反”裁決,但針對單個企業索賠案例并不多。依照美國法院的執法慣例來看,立案的可能性極大。中國企業應積極應訴,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這一案件屬于侵權訴訟,最終能否判定為侵權,還要看起訴方能否拿出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遭受了損害。此前美商務部已認定中國企業存在‘雙反’情況,可能會增加ECD 的勝算。”王德勇表示,這次ECD 提起的是反壟斷訴訟,而此前的“雙反”是反傾銷和反補貼的訴訟,這次案件是獨立的,不會受“雙反”事件的影響。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導報特約評論員白明告訴導報記者,中國的光伏業競爭非常激烈,根本不可能形成壟斷組織。而且中國光伏產品價格下降是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的結果,也是純粹的商業行為,與壟斷沒有關系,因此ECD的起訴勝算并不大。
“中國光伏企業低價取勝的時期已經結束,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或許會不斷遇到類似的來自歐美企業的訴訟。企業在積極應訴的同時,應加大技術革新力度,提高產品競爭力。”白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