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俄羅斯科學院宏觀結構動力學和材料問題研究院、莫斯科電子技術大學、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和英國杜倫大學學者共同發現,在金剛石成為納米級灰色粉末條件下,它的介電常數增加18個數量級,...
近日,俄羅斯科學院宏觀結構動力學和材料問題研究院、莫斯科電子技術大學、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和英國杜倫大學學者共同發現,在金剛石成為納米級灰色粉末條件下,它的介電常數增加18個數量級,這是包括鐵電體在內所有材料中的最高紀錄。實驗并未采用特殊環境,而是使納米金剛石暴露在潮濕的條件下進行。俄英學者還公布了幾種不同吸附水含量的納米級金剛石樣本并對它們的介電常數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干燥的金剛石粉末并沒有表現出特殊的優異性能,但在正常空氣環境條件下由于水的吸附作用卻擁有了獨特的高介電常數。其中的原因學者們認為,可能是水分子吸附了納米金剛石表面的酸基團,導致質子分離并進一步帶來介電常數的急劇變化。另外,學者們還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當往水中倒入少于0.01%的金剛石納米粉末時,水的介電常數將從80跳躍到105。而如果將這種“鉆石水”冷卻到攝氏4度,這種特性就會消失,學者們認為水的這種變化同金剛石納米粒子周圍電荷層的極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