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國、德國、日本是世界上公認的機床工具、制造業、工業強國。機床工業是制造業、工業化強國的基石,這一點從美國的發展道路就可清楚看出。比方說,工業化國家如同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廈,制造業是...
美國、德國、日本是世界上公認的機床工具、制造業、工業強國。機床工業是制造業、工業化強國的基石,這一點從美國的發展道路就可清楚看出。比方說,工業化國家如同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廈,制造業是大廈的樓體,而機床工業則為其堅固基礎,往往隱而不現。美、德、日三國經驗豐富,對此體會特深,對機床工業特別重視。而農業國、發展中國家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對機床工業的重要性、戰略性、關鍵性體會不深。美國機床工業發展歷程
世界上第一臺機床(鏜床)于1769年由英國技師研制而成,目的是為了發展動力以及制造。1765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其后英國陸續研制出車床(1797年)、龍門刨床(1814-1825年)等。1819年英國制造出第一艘蒸汽動力輪船橫渡大西洋。1829年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條鐵路。英國的工業革命快速推進,資本主義實力、工業化加速發展。當時英國的機床技術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同時機床工業實力最強。在1851年英國倫敦展覽會上,英國的技術人才最多,機床技術最先進,數量最多,向美國、德國、法國出口。當時英國的制造業、工業在世界上稱霸,其冶金工業的生產占世界總量的75%。
美國機床的發展比英國晚半個世紀。在18世紀后半期,美國還是一個農業國,其紡織工業發展所需機器及各種機床全部向英國購買。
但美國后來居上,自19世紀后半期起,機床技術一步一步取代了英國的地位。關鍵是美國重視研究創新,走出了開發新技術的三大步。
第一步,應軍工毛瑟槍大量生產需要,研究出公差、零件互換性技術,制定出公差標準,開創了世界高效大量生產的先河,創制出一批風格迥異的專用機床。在這個進程中,1898年,工人出身的泰勒,研制出了鎢鉻合金的高速鋼刀具,切削速度提高到50m/min,美國工廠的生產率普遍提高了60%。
第二步,美國福特發明汽車(1896年)。為了滿足汽車工業發展需要,研究大批量生產自動化技術,美國首先在世界上創制出各種機電液壓控制的高效自動化機床。1932年研制出組合機床,1934年創制出世界上第一條組合機床自動線。汽車業發展需求大量配套件、軸承、電機等,因此促進了制造業的大發展。1948年美國建立了世界第一條(套)年產3,000萬套軸承的自動線。到1978年,美國擁有各種自動生產線6,084條,大批量高效自動化生產快速發展,其制造業、工業化實力大大增強。
第三步,在汽車、軸承、電機等大批量生產自動化,高效自動化機床、自動線充分發展之后,為了滿足飛機制造復雜零件、特殊材料加工之需求,經過數年深入的原理性、應用性技術試驗,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創制出世界第一臺控制原理全新的數字控制(NC)機床。1958年又研制出自動換刀、多工序復合加工的加工中心(MC)。隨著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NC機床在全世界被仿制、推廣、應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1938-1945年)期間,歐洲、亞洲一些大國卷入了戰爭之中,而美國遠在北美洲,為參戰國大量供應戰爭所需軍械武器,這為美國機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美國機床工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1783年美國正式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建國,到2011年的228年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機床工業、制造業、工業化強國。美國工業,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質量效率、自動化程度高,勞動生產率(美國3.147億人口,2010年人均GDP為45,307美元)居世界第一。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例如石油、電力、汽車、飛機的產量最多,其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激光、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新材料、新技術的研制、開發等,均在世界上領先。
今試論其建立世界第一個機床工業、制造業、工業化強國之主要經驗,當然很不全面、深入,僅希望提供給大家,特別是給機床工業從業人員作為參考。
重視人才、知識、創新
世界發展歷史充分表明,任何國家,重視人才、知識、創新者強,反之則弱。
美國式教育,是世界上最為成功的教育之一。各州實行9-10年或11-12年免費義務教育制度,始終網羅世界精英人才。從1901年到2001年百年間,有195人獲自然科學諾貝爾獎,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育人、選人、用人,有整套科學方法以及先進制度,對事不對人,不計個人恩怨。美國獨立以來,從總統到企業領導,到基層,唯才是舉,各類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如今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決定一切。在美國,小、中學教師,二分之一為碩士畢業,高等學校教師均為博士。
美國產品、技術創新,長期居世界領先地位。前述之專用機床、高效自動化機床、自動線、數控(NC)機床,在創新上,百年領先,引領世界機床技術發展。美國在宇航、太空技術、高分子化學、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開發應用,超導、核能等方面,均居世界領先地位。
講究質量、可靠性、提高精度效率、自動化
美國為汽車工業發展各種車銑、鉆磨、齒輪加工的高效自動化機床,用于大量生產,全靠高質量、高可靠性,才能二班三班倒進行連續優質高效的生產。1948年建立3,000萬套軸承加工自動線,1934-1978年間發展了6,084條自動生產線,正常運行、高效優質生產,是保證質量、可靠性的證明。美國的汽車產量,1913年為40萬輛,1934年出現第一條組合機床自動線,1940年汽車產量增至447.2萬輛,1973年達1,268.16萬輛。
質量是產品品牌的基礎。高效自動化機床、自動線的發展、汽車產量的迅速提高,美國機床工業的強大,汽車工業化居世界第一,都是質量過硬的具體證明。美國通過大批生產高效自動化的發展,對質量可靠性的感性、理性認識,深入人心,至今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美國對機床及各種產品的精度、效率、自動化特別重視。其超精密加工機床水平居世界第一。美國摩爾公司的高精密坐標磨床,其精度、可靠性水平在全世界聞名。美國機床廠、汽車廠、軸承廠、電機廠的生產自動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在全世界最高。
高度重視科研,狠抓基礎理論、尖端技術、戰略性、方向性研究
美國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隊伍,從事科研工作的科學家、工程師,數量超過德、法、日三國的總和。
高度重視科研開發工作,重點狠抓基礎理論,尖端技術、戰略性、方向性的重大科研課題。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在世界上遙遙領先。1946年,美國研制出世界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1969年,美國軍方將4臺計算機聯網,誕生了因特網絡。現今,美國的計算機、網路資訊技術居世界第一。
美國全國科研體系強大,由4部分組成:
(1)政府和國防部門的科研機構。
(2)產業部門的科研機構。
(3)大學的科研機構。
(4)非營利性科研機構。
科研經費由政府提供約30%,其余為企業、大學等自行投入。全世界約40%的科研工作量在美國進行,超過德、英、法、日四國總和。
熟悉用戶,針對市場,實事求是,講究實效,自由競爭,優勝劣汰,合理利用資源
美國的機床工業、制造業、工業的發展,互相配合默契,并且人員素質高,人才充足,思想明確,行動果斷,領導堅強,組織嚴密,管理科學,任務明確,實事求是,講究實效。機床企業非常了解用戶生產和巿場需求。在20世紀初、中期,機床企業即精通汽車、軸承、電機、飛機等各行業用戶生產工藝發展,并根據用戶產品工藝,提出多種技術改造方案,供其選擇。企業間自由競爭,優勝劣汰。通過產品質量、可靠性建立品牌。全國工農各業,合理利用資源,美國在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上,十分豐富,能依靠科學知識,絕不浪費。所有這些十分突出。這是美國機床工業、制造業、工業化發展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個強國的重要原因。
總的來說,美國建立世界第一個機床工業強國的經驗是值得借鑒的。最關鍵的是美國抓住了人類發展三大要素——人、工具、資源。人,創造工具;人,合理利用資源,人是根本。美國在1783年建國后,領導正確,建立起各種科學制度,周密組織,合理管理,充分發揮了人、工具、資源三大要素的作用。因此,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脫穎而出,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機床工業、制造業、工業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