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天(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簡稱無錫尚德)由于無法歸還到期債務,依法裁定破產重整。無錫尚德,是我國最大,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業之一。由知...
昨天(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簡稱無錫尚德)由于無法歸還到期債務,依法裁定破產重整。無錫尚德,是我國最大,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業之一。由知名光伏科學家施正榮2001年創立。成立之初,無錫尚德曾一路高速發展,2002年9月首條封裝線投產,當年12月即開始贏利。2005年,施正榮注冊成立了100%控投無錫尚德的“尚德電力公司”,并在紐交所上市。上市不久,股價就漲到40美元,施正榮本人也以23億美元成為2006年的“中國首富”。
有最好的技術,也有最好的品牌。可從去年開始,尚德逐漸走下坡了。截至今年3月,尚德的負債總額已達到35.82億美元,負債率高達81.8%,市值也從上市之初的49.22億美元跌到如今的1.49億美元。到如今,債主催債上門,終于成為壓垮尚德的最后一根稻草。
記者從無錫市法院了解到,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農行、中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余額折合人民幣已達到71億元。而就在今年的3月14號,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尚德電力發表聲明稱,公司“沒有完成今天到期的5.4億美元債券本金的償付計劃”。分析人士表示,“尚德實際已出現債務危機,除非進行破產重整,此外沒有任何出路。”
那么,破產重整到底意味著什么?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屾山介紹說,按照我國法律規定,破產重整的時間內,法院將委派管理人來進行接管,無錫尚德將在管理人的監管下繼續開展日常工作。對負債累累的尚德,破產重整這條路,走不好,不過是企業破產的一種緩刑,走好了,就是脫胎換骨的一個機會:
岳屾山:重整的概念就是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時候,法院按照破產法給債權人或者是被破產的企業一個機會,如果經過重整這個企業能夠恢復正常經營,能夠擺脫資不抵債這種境地的話,企業就能通過自身重整獲得生機,能夠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這樣就必最終破產。
昨天晚上,《新聞縱橫》的值班編輯曹波撥通了尚德電力駐北京的一名工作人員的電話。在電話中,這名工作人員證實,破產重整的消息是公司通過郵件通知的,但業務目前沒有受到影響,公司未來如何,他也不清楚:
工作人員:業務應該沒有什么影響,高層管理再怎么變動我們業務還照做,對于公司未來我作為一個小員工沒什么看法,也不可能說一些不靠譜的東西,因為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作為中國最早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的光伏企業,尚德電力一直是中國光伏行業發展的標桿。然而此次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卻成為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下,遭遇全球產能過剩、歐美對華‘雙反’等系列危機后,發出的第一聲尖銳的警報。
巧合的是,就在昨天,國內另一家巨頭英利綠色能源與多晶硅巨頭保利協鑫能源,共同簽署深度戰略多邊合作協議。用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粱田的話說,這正是為了抱團取暖:
梁田:中國的光伏產業遭遇了10年以來最嚴峻的考驗,處于低谷期。企業的產能、規模和技術領先性均在世界上同行業是屬于前列的,但是目前行業面臨的周期性調整和產品結構階段性調整也確實沒有走出低谷,這段時間可能各個光伏企業都要共同面臨一個嚴峻的考驗期。
在采訪中,對于尚德這個曾經的對手轟然倒下,粱田沒有過多評論,不過他坦承,中國光伏產業眼下的困境,一方面是由于歐美市場的“反傾銷”政策,一方面也確實與部分企業管理決策失誤、激進冒失有關:
梁田:這個事件對于整個光伏行業是一個非常大的事件,也給所有的同行提個醒,全球光伏行業不管是熱還是冷都要有自己的判斷,都要根據市場的發展趨勢去有機的整合自己的戰略經營理念和包括技術升級和產品結構,需要以穩扎穩打作為企業經營的主要理念,使光伏行業能夠一起健康持續的發展,而不是忽進忽慢的冒進或者是猶豫徘徊。
盡管尚德這個曾經的中國光伏“神話”已經走下神壇,粱田仍然表示,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并非壞事,整個行業依然前景光明:
梁田:尤其是現在,需要大家全部都非常安好的挺著,能夠使我們共同度過這段短暫的徘徊期。光伏行業從全球的戰略選擇到國家的戰略支持方面都給予了非常強烈的前景訊號,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度過現在的難關,才是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趨勢,也才能保持我們目前難得的,在全球的領先地位。
據了解,歐盟將在6月對華光伏產品做出雙反 “初裁”,目前案件的調查問卷等前期階段已經基本完畢,國內幾家典型企業正在等待歐盟調查組的實地調查。對于中國光伏產業,是墮入谷底,還是黎明前的黑暗,尚德的墜落,還有很多故事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