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制造”、中國商品近幾年一直保持乘勝追擊之勢,尤其是在高科技、IT技術等領域,并因此受到一些國外同行的“警惕”。...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制造”、中國商品近幾年一直保持乘勝追擊之勢,尤其是在高科技、IT技術等領域,并因此受到一些國外同行的“警惕”。據韓國《中央日報》1月14日報道,韓國貿易協會13日稱,以出口市場占有率為基準,去年有26種韓國產品被擠出2011年全球排名第一的位置,而這當中有12種產品被中國產品趕超。《中央日報》就此認為,中國技術的追擊不僅威脅到韓國零件、材料出口企業,對于一直以來保持對華盈利趨勢的韓國經濟根基,也構成“威脅”。看到如此信息我想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多少感到興奮,因我們的“中國制造“、中國商品再也不是以前人家所說的廉價、低端產品了。但是作為中國建陶行業的我們卻真的高興不起來,因為我們的“中國制造”的中國陶瓷依然是給人低廉、低端的產品的標簽。縱使我們在技術上、在設計上有些產品已經可以跟世界建陶強國一比高下,甚至可以超越它們,但是我們現在的境況是慘不忍睹,依然還是十多年前形象,而且在參展會上非常不受歡迎,甚至禁止中國人參觀拍照。
如此悲屈的事情,我不知道作為建陶行業的大家心情是怎么樣,我覺得是非常的痛苦以及痛心的。為什么痛苦?因我們的產品已經不是昔日的產品,我們的產品的開發能力、競爭能力以及生產能力早已經不是昔日落后的境況。我們現在無論是在產能方面,還是技術的開發工藝方面,我們在一些領域已經取得了零的突破,并達到了世界水平。已經有了這樣的成績還給人冠上低端的產品你不痛心嗎。
現在說為什么要痛苦?因我們的產品確實是低價。我們一直以來就是在惡性競爭,從來沒有健康過。我們都知道只要在我們國內有企業開發出熱賣的新產品,不用多久就有其他企業仿冒出來,于是一段時間整個市場都是這個產品。在這樣產品同質化、產能無計劃的擴大的情況下,試問整個環境怎么會健康。還有就是出口的企業,眾所周知我們的出口也是以價格為優勢,以價換量。在這兩個不健康的惡性循環下去,別說人家對我們的產品不認可、形象認識不改觀就是我們自己有時候也覺得痛心。同樣生產出高品質的磚,賣出去的錢卻低于人家兩三倍,難道不痛心。怪不得心聲說我們陶瓷行業是在做賤賣子孫資源的兇手。
現在中國智能手機企業華為公司在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推出的新智能手機上裝載著自主研發的AP,AP是相當于智能手機大腦的半導體芯片。報道稱,大多數公司都是購買和使用高通、英特爾等公司的產品,而中國則是自主制造AP。截止不久前,全球將自主制造AP應用于智能手機的公司還只有三星電子一家。希望未來我們的陶瓷行業的企業也能夠知恥而后勇,生產出的產品像華為智能手機那樣掌握最核心的技術,讓中國陶瓷真正成為世界一流的產品,“中國制造”真正向“中國智造”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