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石材貿易可以用 “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嚴重影響了石材企業出口和國內效益;作為世界石材最大出口國,且多年位居全國 建材單一產品創匯最多的行業,2008年中國石材貿易仍不畏艱險、挺立鰲頭、逆風飛揚,貿易較上年仍有較大增長;石材出口效益劇跌, 首次凸顯“個位數”增長;進口石材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外匯支出明顯增加;國內大理石深加工勢頭放緩,行業發展傳出調整信息。”這樣幾 句話來概括。
一、2008年中國石材進出口貿易概述
由于人民幣在過去的一年里迅速升值,導致2008年中國石材出口比上一年更為艱辛,但中國石材業仍不畏艱險,貿易較上年仍有較大增長 。進出口貿易合計近55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7.14%.其中出口39.43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5.06%;進口15.45億美元,比上一年 增長22.72%。統計數據顯示,高于多個行業進出口平均增長率的我國石材工業,仍表現出蓬勃的活力與生機。但數字后的分析也警醒我們 ,石材出口可能首次出現了效益“個位數”增長,進口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外匯支出明顯增加,國內大理石深加工勢頭放緩,行業發展傳出調整信息。
記者從國家海關總署獲悉,剛剛過去的2008年,是中國石材業同全國其他行業一樣經歷著貿易艱辛的一年,特別是人民幣一路升值的變化,按業內話說,是國際一些貿易主導大國逼迫我們賺不到應得的美元。但中國石材業仍因勢利導、開辟新市場、充分用好國家鼓勵政 策,全年仍出口了39.43億美元,2833萬噸石材,比上一年分別增長了15.10%和2.57%。而石材進口了15.45億美元,819萬噸,也分別 比上一年增長了22.72%和13.28%,進出口合計54.88億美元,3652萬噸,也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7.14%和4.82%.石材行業貿易增長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穩定和發展,也使我國獲得了稀缺的裝飾石材品種。可以說,利用國際資源為我國的基礎建筑業、裝飾業提 供了豐富的裝飾裝修材料。
然而,仔細分析數據又不難發現,在國際“金融冰河期”的大環境下,任何行業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嚴寒,尤其是貿易中匯率的影響。對石材業來說,意味著在過去的一年里,出口同樣數量的產品,大約少得到11%的外匯(一年里人民幣升值了大約11%,從2005年至今已累計升值了20%左右)。進而用外匯換取國內人民幣也相對減少,使得企業國內效益進一步低下。若從整行業出口來說,用2008年出口價值增長數據的15.06%來抵消因匯率變化的11%損失來粗略計算,石材出口則首次凸顯了效益4%的“個位數”的增長——一句話,出口美元是多了,但換成國內消費的人民幣并不多或者反而減少了,企業用人民幣計算的經濟效益其實并不理想。這也是國家近期快速恢復出口退稅最直接的原因。
而進口的數據顯示,用匯15.45億美元,比上一年凈增了2.87億美元,大幅度增長的用匯量主要用在了進口大理石板材上,這是因匯率 變化造成用美元進口大理石板材比進口大理石荒料進行加工更為合算的緣故。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國內大理石板材生產廠開工不 足,部分企業停產的原因之一。過去多年來我國一直是以進口大理石荒料、板材、花崗石荒料三大塊為主,雖然至今仍沒有根本變化,但進口板材增長較大(上一年僅為進口大理石荒料的1/5),而2008年大理石板材進口量與金額與進口大理石荒料幾乎是以1:1持平,這必將會對相關企業產生沖擊,也可能由此可能引起行業產品生產結構的重大調整。
二、2008年中國石材出口量值統計與結構分析
2008年中國石材出口量值與結構與上一年相比,沒有新的、大的變化,只是在原有的數量與價值上各產品略有增長,使得全年總的量值增長。具體到出口國家與金額與上一年也無大的變化,仍主要集中日本、韓國、美國、哈薩克斯坦以及歐洲幾個傳統國家。至于各國的用量排序已無更多的實際意義。因為一個工程就可能增加幾百萬美元。今年俄羅斯也有一定數量上增長,但還不會對總的結構產生影響。上一年受關注的砂石類產品仍占據石材業全年出口絕對數量,想必是仍是國家限制出口政策造成的。因此,明年將從統計匯總中剔除。2008年中國石材出口量值與結構因無較大變化因素,故不做過多贅述。
現在最大擔心是美國與歐洲的金融危機才剛剛開始影響我國石材出口,真正大的沖擊還沒有來到,未來的時間將對中國石材出口產生 怎樣的影響?而這個影響到底有多大?這里不能不對這些問題多做一點解釋。
1.最壞的結果對石材出口的影響。也即歐美的金融體制的預防機制完全失效,它的工商業鏈條斷裂。將要產生消費信心危機,表現為消費減少、破產、失業——消費再減少。而消費的減少直接沖擊中國的外貿易額。從中國的外貿情況粗算,就可知道中國的外貿與歐美有多么密切的聯系。中國現在的制造業普遍存在著生產過盛,在中國整個GPT中,我們本國的只消耗了35%,而整個制造業占了全國的GPT的70%,也就是說有35%的制造業產能需要通過出口來消費掉。而我國的石材業因其外向型的特點,依賴國外的消費系數更高。一但國外的鏈條斷裂,對中國石材業的沖擊不只是產能的一半,可能還要大。如果國外不能吸收掉我們石材業一半的產能,石材業的每年55~60億美元貿易就要消失,這將使中國一半石材業企業,尤其是福建、廣東、山東石材出口大省的企業陷入危機。
2.從好的方面解釋對石材出口的影響。就算歐美成功救市。但其消費形態肯定發生了變化,這就是量力消費了,不再負債消費。歐洲減少的消費不必說了。單從美國來說,全年將減少7000億美元的消費,這是怎樣的概念呢?中國全年出口不過l萬多億美元。具體到石材出口上,就是很不容樂觀的。
3.中國石材出口市場的轉移也未形成對增值的拉動。在去年金融危機下,原本許多企業寄希望開辟中東、遠東、中亞、俄羅斯等市場, 以此獲得新商機,但從2008年出口數據看,均未達到這樣的目的。其中石油大幅度降價導致需求劇減。所以,支撐去年出口增加的仍是中國出口的傳統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石材出口的艱辛還在后面。
4.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筆者過去一直強調我國的出口與國內消耗的比例是1:10。根據最新資料,也即上面所說的一半產能用于出口,一 半國內消費來解釋。2008年出口了近40億美元,加上國內消耗掉億美元,再加上適當的庫存。粗算全國石材產能在85~90億美元。也即 600億人民幣的樣子。如果外貿不暢,這幾百億的產品擠進國內市場。對內需也是不小的壓力。從這一點上看,一個行業過分地依賴國際市場也有相當的風險。其結果只能是通過市場產生痛苦的“優勝劣汰”。
三、2008年中國石材進口量值統計與結構分析
從2008年中時石材進口量值統計與結構分析看,進口了15.45億美元,819萬噸,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22.72%和13.28%。其中進口大理石產品8.61億美元,861萬噸,數量金額都較上年明顯增加。其中進口荒料4.25億美元,板材4.36億元。從數據上看,進口結構實質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即成品板材進一步增加,由上年的大理石荒料與大理石板材進口的5:1,到2008年的1:1.最主要表現在用匯量進一步增加。在出口和匯率大幅度變化下,也即出門多年高于20%,2008年終于低到15%時;用匯額反而增加了到22.72%。說明在人民幣升值時是有利于進口的,匯率杠桿在起積極的調節作用。石材業專家也坦言,這種現象也不會維持很久,到了一定時機,在不利于出口時,人民幣是一定要貶值的。也就是2009年可能又要出現用匯量增長放慢的現象。而歐美市場購買力的下降,將對2009年石材進口又產生更直接影響。除此,土耳其的大理石、巴西的花崗石向中國出口都在上億美元,增長迅猛;加上傳統的印度、埃及、伊朗、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向中國輸入加大,使得2008年 中國確實也得到了又好又便宜的世界石材品種。
這就是2009年中國石材貿易為什么依然是艱辛與努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