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報道,中國現有機床保有量在800萬臺左右,是世界上機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其中服役超過10年以上的傳統舊機床超過200萬臺,已進入機械裝備報廢的高峰期。如果任由這些老舊機床生銹潰爛,不但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對環境也構成很大威脅。
而在機床工具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包括再制造在內的綠色制造工程納入了主要工作范圍。
實際上,從資源和企業成本控制來看,機床行業本身也存在對再制造的強烈期盼,機床行業的上游鋼鐵業,由于鐵礦石、焦炭等煉鋼原輔材料都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而且中國主要的鋼鐵廠所需鐵礦石依賴于國外三大礦山巨頭,近年來受制于節節攀升的鐵礦石價格,鋼材價格高企,下游機床企業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機床的再制造既有利于環境,也有利于企業成本的降低。
機床再制造就屬于綠色制造的一種,再制造新品相比,可節能60%,節材70%,節約成本50%,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此外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資源——產品——廢舊產品——再制造產品的循環經濟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另外,中國機床社會保有量快速增長,再制造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大量裝備在達到報廢要求后將被淘汰,新增的退役裝備還在大量增加。
目前國內已經有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綠色制造領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重慶機床集團與重慶大學聯手,研究形成了一套機床再制造與綜合提升成套技術,完成500多臺廢舊機床的再制造,再制造機床的功能和主要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原機床,資源循環利用率達80%左右,噪聲降低10%以上,環境污染排放減少90%以上。
此外,秦川機床自行研制的靜電吸霧裝置,對油霧的處理效果較傳統過濾式裝置有很大提高,有效率達到96%以上,排出的空氣基本達到潔凈程度,并且回收后的油霧粒子得到重復循環使用。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晶明:現在傳統思維和生產方式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一場綠色產業革命正在機床行業蔚然興起。目前我國機床行業正在通過四種技術措施實現綠色制造: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低碳;通過創新加工工藝實現低碳;通過創新結構減少用材實現低碳;通過回收及自潤滑材料等實現低排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