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輪招標的開閘,中國頁巖氣產業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10月25日,備受業內關注的中國頁巖氣第二輪探礦權開標會啟動,有83家企業參加投標,共遞交152份標書。本次面向企業招標的共有20個頁巖氣標區塊,總面積達20002平方公里。
和第一輪招標只面向國有企業不同,本次對企業的所有權性質并沒有要求。使巖氣探礦權招標成為中國能源領域最早一個向民企打開大門的礦產新品種。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目前我國頁巖氣開發尚處于初期的階段,短期仍難實現商業化。但是另一方面,在未來幾年,勘探設備制造領域有望在頁巖氣的開發中最先奪得商機。
起步階段鼓勵民間資本無障礙進入
中國特殊的地理構造環境和能源市場體制,決定了“美國模式”很難在中國市場得到快速復制。
2012年10月25日,向民企開放的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在北京開標。此次招標也是我國礦權出讓有史以來門檻最低、最開放的一次,探礦權資質首次向民企開放。
此前的2011年6月27日,國土資源部舉辦首次油氣探礦權公開招標,當時招標出讓的頁巖氣探礦權區塊共計4個,共6家國有企業受邀參與競標。最終,中石化和河南煤層氣公司分別中標兩個區塊的礦業權。
而在第二輪招標中,并沒有限制企業的所有權性質。凡是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注冊資金在3億元以上的內資企業或獨立法人,都可以參與國內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
“之所以引進民間資本,就是希望能夠加快頁巖氣開發進程,降低企業的成本。”卓創資訊天然氣產業鏈主管李祾譞表示,中國的頁巖氣開發還處在最開始的勘探開發階段,由于核心技術并沒有掌握,還在摸索的過程中,這就需要長期、巨大的投資。
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岳來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工作的重點就是定位于勘探開發,而正是因為整個市場還在起步階段,此時鼓勵民間資本無障礙進入,也是一個市場培育的過程。
在國家政策鼓勵之下,各路企業也爭相進入頁巖氣領域。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頁巖氣短期實現商業化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據李祾譞介紹,中石化旗下的頁巖氣業務已經在2009年開始投產,每天會生產2萬立方米的氣流,但是這個規模還遠不足以形成經濟效益。
“勘探短期不會產生收益。”參與第二輪招標的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辦的一位工作人也向本報記者明確表示,按照公司最初的想法,希望通過競標取得區塊,進入到勘探工作中來,預計在3年勘探的有效期期間內,都不會很快取得實質性的投資收益。
與此同時,中國特殊的地理構造環境和能源市場體制,決定了“美國模式”很難在中國市場得到快速復制。所以,雖然頁巖氣的發展前景迷人,但是要實現真正的商業化,從勘探試點走向民用普及,從投資到受益,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設備行業先奪商機
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將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除了前期的勘探開采外,投資機會還集中在管道等運輸儲藏建設、下游的加工使用環節。
不過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頁巖氣這個千億市場大門打開之際,一些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已經隨之開啟。
任浩寧表示,由于目前我國頁巖氣開發尚處于初期的階段,像后期的開采、運輸和銷售環節仍難以確定,所以在未來幾年主要投資仍是集中在勘探設備制造領域。
上述說法得到了延長石油勘探公司一位高層的認可。該人士表示,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要求,本次的20個區塊將采取合同管理的方式,在企業獲得礦權之后,需要按照承諾在6個月內開工。而如果頁巖氣勘探工作在3年內都進展不順利的話,該區塊就要被按照比例收回或轉讓。為了避免這一結果的出現,中標企業也將加大對鉆機、發動機、套管、數據處理等設備的投資。
以鉆機為例,有數據顯示在頁巖氣的開發過程中,近年來中國鉆探活動會持續增加,鉆機需求強勁,中國陸地油氣井鉆探數量將從2006年的16850個增加到2012年的21321個,鉆機總需求1125臺左右。到2012年,中國陸地鉆井新增需求量在200臺左右。在這其中,特別是對于鉆頭等易耗品的配件需求也將明顯增大。
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一位工作人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主要從事聚晶金剛石等復合超硬材料及相關制品,未來也將有望拓寬在頁巖氣領域的應用,為相關設備生產公司研發和生產鉆頭材料。
據中國華電集團油氣公司總工程師楊堃預測,在鉆機設備需求方面,預計頁巖氣鉆探設備擴容投資每年將達到15億元人民幣以上。另外,在完井技術及設備方面,預計僅管套投資擴容量每年將達到數億元。
而在前期的勘探過程中,測試設備、物探技設備、儲層評價及軟硬件配置、壓裂技術及設備及下游應用等方面都會有大量的設備投資需求。同時,在油田服務行業,技術服務、排采設備制造、修井設備制造等行業也將在頁巖氣勘探中取得商機。
“實際上,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將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除了前期的勘探開采外,投資機會還集中在管道等運輸儲藏建設、下游的加工使用環節。”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坦言。
此前,國家發改委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就指出,目前我國天然氣主干管道4.9萬公里,大約只有美國的1/10。所以未來在管網建設方面,還需要數千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而在下游應用方面,隨著后期頁巖氣產量不斷增加,對液化天然氣和壓縮天然氣的儲運設備、加氣站、分布式發電機等需求也將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