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8月30日在第六屆“中國鋼鐵原燃料市場高峰論壇”上表示,當前鋼鐵行業已進入歷史最困難的時期之一。雖然統計上的產量還在微弱增長,但扣除出口和庫存的增加后,實際消費是下降的,“不是增速的下降,而是絕對量的下降”。
目前,中鋼協編制的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在102點左右,而1994年這個指數剛推出時為100點。相當于18年后,鋼價水平又回到了原點。
如此低迷的價格,讓鋼鐵行業在7月陷入虧損。王曉齊介紹,算上之前的盈利,今年前7月每噸鋼的利潤只有1.68元,比金融危機時每噸鋼50元的盈利水平還低。8月的情況沒有好轉,鋼廠虧損面呈擴大趨勢。
王曉齊認為,鋼鐵行業之所以陷入困境,是之前不按經濟規律辦事受到的懲罰。有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的粗鋼產能在9.4億噸左右,而去年的粗鋼產量不過6.8億噸。今年前7月,我國實現粗鋼產量4.19億噸,同比微增2.1%,低于“十二五”規劃中年均4%的水平。更糟糕的是,若扣除出口和庫存的增加部分,實際消費量同比下降了3%左右,這是多年來罕見的情況。
隨著投資占我國GDP比重的下滑,以及主要行業的用鋼減量化,王曉齊認為粗鋼產量達到7億噸后,將進入峰值區域。“一些民營企業家,已經在考慮未來粗鋼消費降到6億噸甚至4億噸該怎么辦。”
產能過剩、需求低迷,鋼鐵業前景何在?業內人士分析,行業復蘇的希望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落后產能的淘汰。鋼價大幅下滑,導致鋼材貿易商“跑路”,今后也會有效益差的鋼廠退出市場。二是集中度的提高,當前我國前十大鋼廠的集中度還不到40%,“對上游不能議價,對下游不能提價”。如果提高到60%以上,情況將明顯好轉。三是原燃料價格的下滑。目前鐵礦石價格已經跌破100美元,較歷史高點回落50%。煤價也有繼續下調的空間,鋼鐵行業的成本壓力正在減輕。
“如果說過去十年是鋼鐵業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今后十年將是結構調整的關鍵十年,”寶鋼股份董事長何文波說。